美國研究:大部分Omicron患者不知自己受到感染

美國研究:大部分Omicron患者不知自己受到感染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的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肆虐,美國一批醫療專家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大部分感染Omicron病毒株的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受到感染。

天空新聞(Sky News)8月17日報道,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re)心臟科專家Susan Cheng等醫療專家在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研究報告,提到平均每兩個感染Omicron的人士之中,就有超過1人沒發現自己「中招」,這個情況很有可能是導致病毒急速擴散的原因。

有關研究分析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響,以及疫苗的效用,他們最初從醫護人員抽取血液樣本,其後在2021年秋季開始,擴大規模至患者。

研究人員發現,Omicron病毒蔓延初期,在2479名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之中,根據血液新的陽性抗體水平分析,有210人感染Omicron。他們其後調查這批參與者的健康狀況,只有44%出現抗體的人士留意到自己受感染;其餘大部分參與者不但沒為意任何感染情況,而且只有10%人士報告有病徵,但他們以為這是因為感冒或其他傳染病所引起。

過去的研究曾推斷最少25%的患者沒出現病徵,並認為有關數字可能高達80%。Susan Cheng認為,希望透過今次報告提升民眾的警覺性,保障自己及公共衛生系統。

新冠|中大研究指港第五波疫情逾三成人口染疫 佔半數未被識別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2年初大爆發,本港迎來第五波疫情,當時個案每日以萬計上升。中大醫學院早前透過檢測血液ORF8蛋白抗體,比對已呈報病例數目的比例,並透過統計學模型估算,發現在2022年1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本港有33.6%人口感染新冠,當中近半數(16.2%)未被識別。

研究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傳染病研究中心主管許樹昌教授表示,ORF8血清陽性率測試在監測新冠疫情是相當可靠的方法。另一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莊家俊教授亦指,公共衛生機構在投放資源作預防和控制新興傳染病的爆發時,亦需考慮實際感染人數被嚴重低估的可能性,以作出更好的安排。

中大研究:港第五波疫情時約250萬人口染新冠

中大團隊早前從1,028名自稱「沒有感染」的參加者身上採集了血液樣本,透過檢測不同時間點的血液ORF8蛋白抗體,比對已呈報病例數目的比例,並透過統計學模型估算有症狀、無症狀和未呈報無症狀感染者的實際數字、發病率和病毒繁殖情況。

結果顯示,在2022年1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即第五波疫情爆發之時,香港有33.6%人口感染新冠,相當於750萬人中,約有250萬人曾受感染。在這些感染個案中,近半數(即16.2%)未被識別。詳細研究結果已刊登於醫學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ORF8蛋白為新冠病毒獨有 最有效找出感染人群比例

中大團隊解釋,雖然第五波疫情期間,港府推出供公眾呈報快速測試結果的線上系統,惟由於在第五波疫情Omicron病毒流行,其無症狀或輕症的新冠感染個案比例很高,故大量感染個案或因此未經檢測和呈報。與快測相反,ORF8蛋白為新冠病毒獨有,故在血液樣本中存在的ORF8蛋白抗體,可作為檢測新冠病毒感染的可靠血清學標記,對於流行病學研究來說,這是一種有效找出已感染的人群比例的方法。

研究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傳染病研究中心主管許樹昌教授表示,ORF8血清陽性率測試在監測新冠疫情,尤其是當再有威脅公共衛生的新變異株病毒,是相當可靠的方法。另一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莊家俊教授則補充,公共衛生機構在投放資源作預防和控制新興傳染病的爆發時,亦需考慮實際感染人數被嚴重低估的可能性,以作出更好的安排。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