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退出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 下一個是誰?
愛沙尼亞(Estonia)及拉脫維亞(Latvia)政府8月11日分別宣布,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立陶宛8月11日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應被取代,而美國則對兩國的決定表示支持。
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宣布退出後,連同早前作出同樣決定的立陶宛(Lithuania)在內,波羅的海三國全數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這令機制的規模由17+1,縮小至14+1。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8月11日在Twitter上發文稱:「早在立陶宛退出之前,中國的17+1機制已是多餘和分裂的。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現在也正把門關上。14+1機制應被歐盟的27+1取代。」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特爾(Vedant Patel)8月11日說:「我們尊重並支持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不再參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主權決定。」
俄衛網8月12日稱,帕特爾稱:「我們將繼續積極支持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兩國,為令波羅的海國家成為更加穩定和繁榮的區域所作出的努力。」
下一個是誰?
繼波羅的海三國後,外界在猜測下一個退出機制的國家是哪個。
捷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5月中一致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國家退出16+1機制,決議其後提交予捷克外交部和政府處理。
半島電視台6月8日稱,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透過發言人對他們表示,即使10年時間已過,16+1機制的主要倡議,包括經濟外交、大規模投資、以及互利貿易的承諾也沒實現。報道指,捷克正考慮退出機制。
捷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菲舍爾(Pavel Fischer)8月11日在Facebook發文稱,捷克加入這機制是嚴重政治錯誤,他呼籲捷克政府趁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退出機制時,趁機退出,而非繼續在戰術上保持沉默。
什麼是17+1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在2012年4月26日成立,規模一度在2019年擴大至17+1。
目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成員國有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希臘、匈牙利、北馬其頓、黑山、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中國。
根據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網站,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以傳統友好為底色,基於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共同意願攜手打造的跨區域合作平台。網站稱,自成立以來,機制聚焦務實合作,已建立起以領導人會晤機制為引領,涵蓋經貿、文化、教育、青年、農業、旅遊、科技、衛生、智庫、地方等多領域的合作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