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案迫使晶片商take side 儘管他們早已站在美國一方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晶片法案(CHIPS Act),以提高美國半導體生產及研究能力。法案明確針對中國,並同時確保美國能減少對亞洲生產供應的依賴,特別是高科技半導體。分析人士認為,法案將迫使晶片製造商在中美間作選擇——儘管他們早已選擇站在美國一方。

拜登政府簽署的《2022年晶片與科技法案》,重點在於投資及高額的補貼,法案中包括投資550億美元鼓勵及補貼晶片研發與生產、5億美元支持建立安全供應鏈、2億美元以培育半導體行業人才等。其中最觸目的條款之一,是要求領取聯邦資金補貼的企業,禁止在中國投資生產先進制程晶片,限期為10年。

圖為2020年5月14日,瑞薩電子位於中國工廠內的半導體生產線。(AP)

半導體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主要戰場,在疫情供應鏈失衡與台海局勢緊張中,美國擔憂高端晶片的供應受阻。今天晶片生產技術最高,14納米或以下的晶片絕大部分來自亞洲地區,其中包括台灣台積電的4納米技術。美國的晶片設計水平仍處於領先地位,但生產力早已大不如前。

因此晶片法案的一個最大重點,是鼓勵擁有這些生產技術的企業,前往美國設廠,並給予他們在中國投資設廠的限制,迫使他們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不適用於「傳統半導體」

不過,必須留意法案有一定的例外。如果這些投資旨在保護廠商目前在中國擁有的商業利益,則可允許企業繼續在中國投資。這些例外適用於擴大現有設施,並適用於「傳統半導體」。

傳統半導體用於各種電子設備,從智能手機、電腦到家用電器均有,而且對比先進的晶片往往需要更大的數量。許多全球晶片企業巨頭都有在中國生產此類晶片,台積電在南京有一家工廠生產16納米和28納米的晶片;三星在陝西西安市同樣有一間很大的存儲晶片生產基地;SK海力士(SK Hynix)在無錫和大連亦擁有存儲晶片工廠;就連美國的英特爾(Intel)和美光(Micron)都在中國擁有晶片封裝和測試設施。

晶片法案所限制的,可以說是14納米或以下的制造。美國商務部已致信予美國製造商,要求他們不要向中國供應用於14納米或以下晶片製造的設備。

圖為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訪韓,參觀了韓國三星的廠房。(Getty)

早已選擇美國一方

且事實上,晶片製造商早已在中美間選擇站在美國一方,台積電在鳳凰城投資的120億美元工廠預計在2023年底完工,台積電已表明會尋求美國聯邦援助。

其他尋求補貼的製造商包括GlobalFoundries,他們計劃提升位於紐約州馬耳他北部的晶片工廠的產量,SkyWater Technology與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正打算在印第安納州的西拉法葉建造一座18億美元的新工廠和研究設施。

三星和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也宣布了在德州的大型晶片製造設廠項目,不過德州儀器發言人拒絕透露該公司會否尋求聯邦補貼,三星亦未予置評。

不過,也有人會認為法案不見得會迫使企業在中美間做選擇。經濟學人智庫技術和電信分析師蒂利恩(Dexter Thillien)表示歐洲也有類似法案,目的是讓一些晶片產能回流本土,尤其是一些短缺領域,比如汽車晶片。法案亦將加強三星和台積電等亞洲企業在晶片生產的主導地位。

蒂利恩還表示,中國未來將繼續扮演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角色,因為中國是最大的產品製造中心,晶片在生產完成後仍需送往中國組裝成為產品出售。但中國希望在半導體領域完全自力更生的雄心或許難以實現,過去三十年半導體行業已經變得分散、專業化和相互依存,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實現自力更生。台積電和三星將繼續與美國和中國保持關係,只有在涉及到最先進的晶片時,他們才不得不跟隨美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