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過晶片法案 短缺並非高端貨 遠水救不到近火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美國眾議院7月28日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參議院在早前在27日亦已通過相關法案。法案待交予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後將生效。
《晶片與科學法案》總值2800億美元,其中572億美元用於為美國晶片製造公司提供補貼,2000億美元用於開發人工智能、機械人、量子電腦等先進技術領域。法案的目的,旨在解決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及讓美國在先進科技領域上更上一層樓。
美國雖然在設計半導體晶片上有着領導地位,但生產能力不及台積電甚至三星,以致晶片供應嚴重依賴國外。疫情下供應鏈出現問題晶片短缺,中美關係及台海局勢緊張亦加深了晶片供應的擔憂。法案協助晶片生產商在美國設廠,希望解決晶片不足。
不過企業設廠及調整生產線需要一段長時間,動輒數年,法案不太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全球產業普遍出現短缺的,是傳統的低端晶片。這些晶片不一定需要台積電或三星製造,而法案資金似乎也不會主力流向設立這些生產線,因此對解決過去出現「晶片短缺」的幫助可能有限。
另外有評論指出,資金只會用在數個行業龍頭,如英特爾(Intel)等的企業身上,造成不公平現象。有投反對票的議員表示,法案有如向這些企業專門提供福利,法案亦將加重美國未來十年的債務負擔。
法案背後亦為美國與中國在晶片及高科技領域上的競賽,晶片技術對軍事應用愈來愈重要,美國除設立限制避免中國取得尖端晶片製造技術外,亦為在發展上繼續取得領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