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將猴痘列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專家意見不一譚德塞力排眾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7月23日宣布,猴痘(Monkeypox)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這是組織針對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出的最高級別警報,也意味着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和猴痘疫情同時處於這一警報級別。
新華社27日發布新聞分析稱,今年5月初,英國報告出現猴痘確診病例,隨後更多歐美國家相繼報告猴痘病例,疫情在全球多地快速蔓延。猴痘先前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區流行。世衛組織專家當月表示,在多個「非流行國家」出現與疾病流行地區沒有直接旅行聯繫的猴痘病例,屬「非典型」狀況。
6月底,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召開會議,評估在全球多地暴發的猴痘疫情。當時已報告病例的國家和地區為47個,確診個案約為3040個。委員會最終達成共識,猴痘疫情暫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7月21日,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再次開會討論猴痘疫情。此時已有75個國家和地區向世衛組織報告了超過1.6萬例病例,包括5例死亡病例。雖然委員會最終未達成共識,但世界衞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23日的記者會上仍決定宣佈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譚德塞強調,委員會只負責向總幹事提供建議和參考,最終決定權在總幹事。
考慮五因素
譚德塞介紹,做出這一決定時需考慮五個因素。首先,各國提供的訊息顯示,猴痘病毒已迅速蔓延到許多以前從沒出現過病例的國家;其次,《國際衛生條例》規定的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項標準,猴痘疫情都已滿足;第三,緊急委員會雖未達成共識,但已為總幹事的決定提供支撐;第四,有關猴痘的科學原則、證據和其他相關信息目前還不充分,尚存許多未知數;第五,猴痘對人類健康造成風險,可能形成國際傳播,對國際交通也有潛在干擾。
譚德塞說,雖然他宣布猴痘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就目前而言,這是一場集中在男男性行為者,特別是有多個性夥伴的男性中暴發的疫情」。因此,可以通過適當策略來阻止疫情。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病毒正在許多以前沒有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傳播,其中世衛組織所劃分的歐洲地區和美洲地區國家報告的病例數最多,且病例大多為男男性行為者,但也包括少數與病例沒有已知流行病學聯繫的兒童。此外,在以往病例多發的西非和中非地區,病例數也在顯著增加,其中婦女和兒童居多。
當前,世衛組織對猴痘疫情的評估是,在歐洲地區屬於高風險,在全球及其他所有地區的風險為中等。
防控建議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體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區流行。1970年,剛果(金)發現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後,全球報告的多數病例分佈在剛果(金)、剛果(布)、中非共和國、尼日利亞、喀麥隆等非洲國家。
猴痘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由動物傳染給人,雖不易發生人際傳播,但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也可能感染。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多數感染者會在幾週內康復,但也有感染者會出現嚴重疾病甚至死亡。
不過世衛組織指出,在此次疫情中,一些病例的發病情況與以往不同,其皮疹病變局限於生殖器、會陰、肛周或口周區域,通常不會進一步擴散,且之後出現與病變相關的淋巴結病、發熱、疼痛等症狀。
世衛組織目前將疫情流行的國家和地區分為四類,包括尚未報告或超過21天未報告病例的國家和地區;最近有猴痘病例輸入且發生人傳人的國家和地區;猴痘病毒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具有診斷、疫苗和治療藥物製造能力的國家和地區。
世衛組織分別為四類國家和地區提供一系列具體疫情防控建議,包括建議實施協調應對措施以阻止疫情傳播,讓受影響的社區參與防控,強化監測和公共衛生措施,加強醫院和診所的臨床管理以及感染預防和控制,加快對疫苗、治療方法和其他工具的使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