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世衛列國際關注突發公衛事件 如何預防感染?

撰文:王慧珊 房伊媚
出版:更新:

全球多國錄得猴痘(Monkeypox)個案,世界衛生組織(WHO)7月23日宣布,猴痘(Monkeypox)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即列為世衛最高警戒級別事件。這意味着什麼?

猴痘病毒早已在西非和中非出現,並且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然而,最近它迅速蔓延到各大洲,在美國、加拿大甚至印度、泰國都出現傳播。猴痘病例已在全球逾70個國家出現,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之前在7月20日表示,已錄得逾1.4萬宗猴痘病例,有5宗在非洲報告的死亡個案。

世衛將PHEIC定義為「確定疾病透過在國際間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國際協調應對措施的特殊事件」。

這定義意味着情況是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是意外的,對受影響國家以外的公共衛生產生影響。

此前,世衛已針對伊波拉病毒(Ebola)、H1N1豬流感、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發出同類警報。

猴痘:圖為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提供的一張2003年電子顯微鏡圖像,它顯示一種猴痘病毒粒子(又稱病毒顆粒、病毒體),它是從與2003年草原犬鼠爆發疫情相關的樣本中獲得的。(AP)

病徵

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猴痘的病徵與天花(Smallpox)相似,但病情較天花輕微。病人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病徵。病人在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亦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猴痘的病徵會持續14至21天,病人通常會自行痊癒。在過去的猴痘爆發中,病人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間。

傳播途徑

當人與感染猴痘的動物、人、或受猴痘病毒污染的物件接觸,便可能受感染。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有機會令病毒人傳人。人類被野生動物,如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

預防方法

世衛指,預防猴痘的主要策略是提高民眾對猴痘風險因素的認識,並教他們可採取哪些措施來減少接觸病毒,而監察和快速識別新個案對於控制病毒傳播至關重要。

世衛表示,醫護人員和病人家屬感染猴痘的風險較大。醫護人員照顧疑似感染或確診猴痘的病人,或處理其樣本時,應採取標準的感染控制預防措施。 如果可以,政府應選擇讓已接種天花疫苗的人來照顧病人。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稱,民眾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時,應避免與病人或動物接觸;在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應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並在進行這些程序後洗手;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方可進食;在出現任何可疑病徵時,應及時求醫。

獄痘:圖為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提供、攝於1997年的照片,顯示一名猴痘病人的皮膚狀況。(AP)

疫苗

猴痘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天花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猴痘感染。民眾在接觸猴痘病毒後,也可接種疫苗。

治療方法

目前並沒有針對猴痘的特效藥,採用輔助治療可減輕病人不適,待身體免疫系統反應擊退病毒後自然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