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納首現馬堡病毒確診個案 2名病人亡 與伊波拉相似死亡率高

迦納首現馬堡病毒確診個案 2名病人亡 與伊波拉相似死亡率高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非洲西部國家迦納(Ghana)7月17日稱,當地首次出現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確診個案,兩名病人最終死亡。馬堡病毒具高度傳染性,它與伊波拉病毒(Ebola)相似。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迦納阿散蒂(Ashanti)地區兩名病人出現腹瀉、發燒、噁心和嘔吐等病徵,他們最後在醫院病逝。

在迦納進行的病毒測試於10日有結果,顯示兩名病人都感染馬堡病毒。塞內加爾(Senegal)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e Pasteur,暫譯)對病人的病毒樣本再展開測試,進一步證實兩名病人感染馬堡病毒。

迦納衛生部門正希望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包括隔離病人的所有密切接觸者,暫未有密切接觸者出現病徵。

這是西非地區第二次出現馬堡病毒確診個案,上一次是2021年畿內亞(Guinea)出現確診個案。自1967年以來,馬堡病毒多在非洲南部和東部傳播。

死亡率高

世衛指,以往感染馬堡病毒病人的死亡率介乎於24%至88%,取決於病毒株和處理方式。馬堡病毒由果蝠傳播給人類,人類直接接觸病人的體液、或受污染的物件後,有可能會受感染。

香港衛生署的資料顯示,馬堡病毒可引致馬堡出血熱,疾病的潛服期為3至10日。馬堡出血熱的早期病徵包括突然發熱、嚴重頭痛、非常疲倦及肌肉疼痛;約於發病後的第3天,病人或會嚴重水樣腹瀉、嘔吐和肚痛,肚瀉可持續一周;在第5至7天,病人身體或會出現嚴重出血症狀,包括鼻孔、口腔、嘔吐物、糞便也有可能帶血;病人多因出血過多和休克,於第8至9天死亡。

猴痘|43歲男確診 潛伏期曾到泰國台灣 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增一宗猴痘確診個案,為43歲男病人,出疹後向灣仔男性社會衛生科診所求診,目前情況穩定,已入住瑪嘉烈醫院。他於潛伏期內曾到訪泰國和台灣,並於當地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中心暫未發現個案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猴痘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圖片)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43歲男病人。他於9月24日開始出疹,分別於9月25日及27日向灣仔男性社會衛生科診所求診,病人情況穩定,已入住瑪嘉烈醫院。

中心稱,根據病人提供的資料,他於潛伏期內曾到訪泰國和台灣,並於當地逗留期間曾有高風險接觸。初步調查顯示,中心暫未發現個案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猴痘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中心正繼續就個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會將個案通報世界衛生組織。

瑪嘉烈醫院。(資料圖片)

中心呼籲高風險目標群組人士接種猴痘疫苗,以減低感染機會或感染後出現較嚴重病徵的機會,並建議出現猴痘症狀,包括皮疹、發燒、發冷、淋巴結腫大、疲乏、肌肉痛及劇烈頭痛等或懷疑自己受感染的人士應立即求醫並接受治療,不應與其他人士進行可能接觸到皮疹或體液的活動。

市民亦應時刻保持良好個人及手部衛生,預防經接觸傳播或感染病毒,並避免與懷疑感染猴痘的人或動物作密切身體接觸。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