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籠罩歐洲 拖累各國推動滅排計劃
歐洲近日遭受熱浪侵襲,多國氣溫錄得新高,英國更首度發出極端高溫紅色警告;葡萄牙、西班牙等地的山火則繼續燃燒。不少專家認為,歐洲的酷熱天氣與氣候變化不無關係,各國早前雖然承諾制定減排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惟目前的極端天氣情況卻很大機會令減排的努力走向回頭路。
歐盟在去年開始推出多項實質措施處理氣候變化問題,包括撥款最少1萬億歐元在未來十年發展可持續投資,亦在之後五年將三分一預算用於綠色工程,以及要求成員國將超過7000億歐元疫情復蘇基金的最少37%花在援助應對氣候工作,以實現在2030年底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水平降至1990年水平的55%。
不過這個目標可能受到現時的酷熱天氣打擊,葡萄牙及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正面臨1200年以來的最乾旱困境,例如在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Andalucia)地區,瓜達幾維河(Guadalquivir)的流量只有28%,河流流域的水塘水位極低,導致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出土。
引起當地旱災嚴重的原因,與大西洋上空的高壓系統持續發展有關,它阻止潮濕的鋒面接近,再加上碳排放問題持續,令高壓系統變得更大及頻密,意味區內的降雨量會繼續減少。
旱災影響水力發電及核電廠運作
意大利、法國同樣面對乾旱煩惱,除了農作物灌溉受到影響外,能源供應表現亦首當其衝,例如法國在今年上半年水力發電的輸出功率比一年前同期相比減少22%,而且乾旱亦導致核電廠用於冷卻反應堆的水源不足,因此電力公司考慮降低部分核電廠的電力產量。
各國在夏天的用電需求甚高,但受到水力發電及核電廠因乾旱而減產的影響,政府需要尋找其他方式填補不足,包括再度倚重污染成分較高的能源,例如德國推遲燃煤發電廠的退役時間表;荷蘭提升燃煤能源上限;奧地利及法國分別重啟燃煤發電廠等。
歐洲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亦靠進口天然氣維持經濟運作,但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影響,各國杯葛俄羅斯天然氣,又或是遭莫斯科方面停止供氣,加速歐洲重投污染型能源懷抱。假如當地維持2030年底減排目標,各國很大機會被迫在未來數年推出「更辣」的減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