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回歸|金融中心地位不變? 法媒:香港需弄清楚自己角色
香港在7月1日迎來了回歸25周年。香港過去在2019年迎來了社會運動、經歷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至今。在外國眼中,香港在這25年迎來很大轉變,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法媒以經濟角度描述這一巨大轉變。
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讓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承諾50年不變,給予香港高度自治,維持其資本主義制度,繼續發揮其金融中心的地位。25年過去,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雖然不變,但內涵有着很大不同。
香港過去擔任中間人的角色,成為內地與世界接軌的門戶。中國過去二十年迅速崛起為香港帶來了巨大利益,香港成為中國內地公司籌集資金和外國企業進入內地的門戶。在1997年前,外國資本佔了香港金融市場一半,到了今天,中國企業佔了其中八成。
同時,這代表着香港的經濟市場已全面依賴內地。
報道認為,在2019年社會運動後,北京打壓香港異見人士,促使美國以香港不再具有足夠自治權為由撤銷其特惠貿易地位,並制裁一些香港官員,包括新任特首。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殷偉憲表示,香港今天已不再是過去中間人的角色。
「每個人都對香港的角色產生懷疑。」「如果一個貿易夥伴認為香港不再是一個中立的中間人,那將可能失去互信。」殷偉憲表示,新加坡等區域競爭對手正在尋求取代香港地位的機會。
北京對管治控制的收緊,亦意味着香港必須跟隨堅持內地的零新冠政策。在過去兩年,嚴格的旅行限制使香港與中國與世界隔絕,導致人才外流。
香港正面臨着角色定位的危機。恆生大學校長何順文表示,香港在過去十年GDP的增長失去了動力。如香港幾十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在2004年達到頂峰後,排名開始下滑。
「政府採取了新自由主義、不干涉主義的做法,沒有發展工業和經濟的藍圖。」何順文表示,即使當局把投入到研發等領域,但與鄰近的科技中心深圳相比,可謂「半生不熟」且缺乏競爭力。
何順文認為,香港需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