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與時間競賽 全球目標在猴痘蔓延失控前遏止病毒傳播
猴痘傳播逐漸擴大,在數周以來已在非洲以外的32個國家通報逾1600宗病例。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情況非比尋常,決定在23日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把猴痘疫情標誌為突發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在過去猴痘通常只會在個別的情況中從動物傳染給人類,造成小型爆發,但基因排序顯示,今天在流行的猴痘病毒似乎涉及最少兩次不同的爆發。科學家認為,傳染可能自2017年某個時候已經開始:當時尼日利亞的病例突然增加,然後在今年早些時候突然向全球蔓延,儘管確切的時間點尚不清楚。
包括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數個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種稱為環形疫苗管理的策略,包括追踪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要求他們自我隔離,並為他們接種名為Imvanex的天花疫苗。Imvanex由丹麥藥廠Bavarian Nordic製造,英國已訂購2萬劑的Imvanex,德國亦已簽署了訂購4萬劑的合同。
根據計算模型表示,這種策略應該是有效的。由於猴痘傳染性理論上較低,RTI International研究預測,環形管理及接種下可將新病例的降低78%至89%。
不過,如此的措施就已足夠應付了嗎?目前科學家對病毒的了解仍然不多。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布朗斯坦(John Brownstein)擔憂,現時正在爆發的病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們不知道這種病毒是否已成功紮根社區,或超出了我們的遏止策略範圍。」
布朗斯坦指出,科學家尚未清楚當前病毒株的傳播能力,是否可通過性接觸以外的方式傳播,或是否可通過無症狀人群傳播。他表示其中一些基本問題可能在未來數星期內會有答案,但更大的問題,例如病毒如何影響免疫力低下的人,及感染後可能的長期結果,至今未知。
病毒變異及在野生動物間建立傳播鏈
科學家警告,若不及早遏止病毒在社區傳播,病毒最終會傳染給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增加變異的可能。雖然猴痘是DNA病毒,理論上不及新冠病毒等的RNA病毒容易變異,但若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曾接受器官移植或服用免疫抑製藥的癌症患者,病毒會有更多的時間複製及適應人體環境,增加變異機率。
同時,科學家亦擔心病毒已在非洲以外的野生動物群中傳播。當猴痘在2003年短暫進入美國時,病毒感染了當地土撥鼠。加州大學洛杉磯菲爾丁公共衛生學院(Field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學教授里莫因(Anne Rimoin)表示,這種病毒十分容易感染松鼠類動物,而且宿主種類繁多。她警告若病毒成功在動物群中建立傳播鏈,情況將會非常複雜。因這意味病毒將難以控制,即使從社區中清除也有機會重覆感染,造成一波又一波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