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鼻血狂流至死 伊拉克出血熱今年來百多宗 無疫苗無藥醫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多國政府都在應付新冠病毒疫情之際,又出現猴痘以及另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病毒。伊拉克最近出現「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2022年來已錄得百多個病例。

它可導致病人在極短時間內狂流鼻至死,致死率介乎10%至40%,但目前暫沒安全有效並可廣泛供人類使用的疫苗,亦無藥可醫。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是經蜱蟲(tick)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它在整個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地區以及亞洲地區流行,最近也在西歐地區出現。

這種疾病首次在1944年在克里米亞(Crimea)被發現,當時被稱為克里米亞出血熱(Crimean hemorrhagic fever),然後在1969年被確認疾病來自剛果,這就是現時這個疾病命名的來源。

CCHF病毒(CCHFV)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重點病原體(Priority Pathogens)。據組織統計,伊拉克2022年來通報111個案,當中19人死亡。這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CCHF疫情。

致死率約30%

根據香港衞生署旅遊健康服務網站的資料,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是一種急性病毒傳染病,被蜱叮咬後的潛伏期約1至3天。病人通常有突然發燒、乏力、頭暈、頭痛、眼睛疼痛等病徵。病人亦可能有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大多數個案有肝炎的跡象,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臟衰竭,肝功能衰竭或肺功能衰竭。

人類大多因被帶有病毒的蜱蟲叮咬而受感染。直接接觸患者體液或分泌物的醫護人員、或牧民屠宰帶有病毒的動物時亦可被感染。

香港衞生署網站資料顯示,病人一般須接受支援性治療包括症狀療法。口服或經血管輸入的抗病毒特效藥相信對患者均有幫助。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至於感染過CCHF的長期影響、它是否會導致特定併發症的問題,未有這方面的全面的研究,只知道染過病的人康復得慢。

伊拉克傳播情況

伊拉克近一半病例都是在南部貧困農業區的濟加爾省(Dhi Qar)錄得,衛生官員(Haidar Hantouche)稱錄得病例數字前所未見。這種病在該國首次出現,是在1917年,今年來的個案比過去43年都要多。

有醫務人員擔心,在7月的穆斯林宰牲節(Eid al-Adha)之後,病例可能會激增,當時家庭傳統上會屠宰動物來奉客。

病毒還對該國的肉類消費產生不良影響,許多屠夫表示,送來屠宰的牛已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 一名獸醫醫院院長說:「人們害怕紅肉,認為它會傳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