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資本論作者:美國政治新時代 終有「桑德斯」做總統

撰文:謝媛彰
出版:更新: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作者皮克提(Thomas Piketty)近日在法國《世界報》上發表文章,指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冒起,反映了美國政治正進入新時代。

民主黨的桑德斯在今屆總統選舉中冒起,反映部分美國人對現今社會不公情況十分不滿。(Getty Images)

儘管桑德斯是今屆年紀最大的總統參選人,但他的年輕支持者人數卻不少。桑德斯50歲以下的支持者數目,較對手希拉里還要多。

與曾指桑德斯政綱最好的美國左翼學者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觀點近似,皮克提也認為面對着主流的傳媒機器及希拉里的強勁勢力,桑德斯的贏面不大。不過,桑德斯冒起的這股趨勢卻反映將會有其他「桑德斯」,即政治理念與價值觀與桑德斯相近的人,很有可能有天會贏得美國總統之位,並改變這個國家。根據皮克提的看法,這個人可能較桑德斯年輕,又或者並非白人。

 

皮克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討論財富再分配問題,幾乎人手一冊。(Getty Images)

美國高累進稅制 減少財富集中

回顧美國上世紀歷史,皮克提認為在30年代到70年代,美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以減少社會不公為目標的政策。在這段期間,政府採納了很高的累進稅以及遺產稅制度。這種高稅率政策在皮克提看來,完全沒有影響美國戰後高速增長的經濟。特別是美國當時遺產稅率達70%至80%,差不多冠絕整個西方世界(德國與法國的遺產稅率從未高於40%)。遺產稅同樣是採用累進方式計算,遺產愈多,所繳稅項亦會相應增加,大大減少美國財富的集中程度。

美國亦是推行聯邦最低工資的佼佼者,在1930年代已就相關問題立法,遠早於其他歐洲國家。在60年代末,當時的最低工資已達10美元(以2016年美元計算)。基於美國的生產力與教育制度跟得上經濟發展,儘管美國政府有一系列保障勞工階層的措施,失業率卻一直未有大升。

 

美國突變 始於列根時代

皮克提解釋社會追求公平的情況在70年代出現突變,突變始於一系列令美國人感到不如意之事,包括在越戰進退失據、擔心德國日本在經濟上的追趕及石油危機引發的通脹問題等等。他續指,列根在1980年當選,很大程度上是他承諾美國人會推出政策回復從前曾出現、像神話般的資本主義,以激勵國民士氣。列根在1986年進行的稅制改革,取消了該國的累進稅制度,並將最高收入人士的稅率大幅下調至28%。此外,列根亦凍結調整最低工資的水平,工人薪金被當時的高通脹慢慢蠶食。低稅率令社會不公平的情況爆炸性增長,簡單來說就是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其後的民主黨總統如克林頓與奧巴馬,雖然將稅率上調至40%,卻並未有作出根本性的改變。皮克提認為,桑德斯的成功反映美國人對於社會不公平及那些所謂的政治改革感到疲憊不堪,亦希望國家能夠恢復曾經擁抱公平主義的傳統。希拉里的一舉一動,似乎在說明她只傾向維持現狀,當選只會延續克林頓或奧巴馬的政權。

然而,桑德斯明言他欲回復美國的累進稅制度以及提高最高工資至每小時15美元,此外,他又提倡免費醫保及高等教育政策。皮克提指現時美國國民未能公平受到教育的情況,前所未見。

另一方面,共和黨則陷入了亢奮的民族主義、反移民與反伊斯蘭的論述中。共和黨總統列根及布殊年代時所委任的大法官,取消了限制私人資金影響政治的,提高了桑德斯這種參選人當選的難度。

即使如此,皮克提在文章中依然抱中樂觀看法,儘管如前文所述,他認為桑德斯在今屆當選的機會極微,但他的理念將會影響一群人。加上新式政治動員與眾籌平台出現,遂對美國會因出現一個「桑德斯」總統而改變仍有希望。

(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