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選民不滿「揀爛橙」 第二輪投票棄權與廢票或增加
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即將在4月24日舉行,現任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將迎戰極右國民陣線候選人的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不過兩人實質並不受歡迎,社會普遍對這次「揀爛橙」的選舉不滿,投票率及白票率料創新低。
法國第一輪的投票中,投票率為73.69%,創2002年馬林勒龐首次進入第二輪投票後的新低。外界預料,在這場乏善可陳的大選中,將有更多人在第二輪投票中選擇棄權,或以白票廢票方式投票抗議大選。
在第一輪投票前的IFOP民意調查顯示,有80%的法國人認為該大選「水準不足」。由Ipsos-Sopra Steria所做的另一項調查發現,55%的受訪者對大選感到「不滿意」, 37%的受訪者甚至形容感到「憤怒」。
在第一輪投票中,左翼聯盟推舉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取得22%的選票,僅次於23.1%的馬林勒龐敗陣。這突然冒起的左翼候選人既成為了黑馬,也代表着民意的轉變。梅朗雄吸引了年輕、首次投票及貧窮社區的選民支持,相反不論是馬克龍還是馬林勒龐,兩人在18至35歲的選民中均取不到一半的選票。
梅朗雄在敗選演講中,呼籲選民拒絕投票予極右的馬林勒龐,但未有支持馬克龍。而在4月由16日大學生組織的示威中,示威者表明既不會投票給馬林勒龐也不喜歡馬克龍。示威者不滿他們只有「兩名右翼候選人」,形容兩人是「工人和青年人的敵人」。
蒙彼利埃大學政治學教授艾利斯(Paul Alliès)表示,棄權率上升和日益激烈的抗議活動是功能失調的系統的結果,他表示這種不平衡制度的結果會產生「無能的政府」。艾利斯批評法國的政治制度充滿缺憾,總統有如在象牙塔中統治,對任何人都不負責任。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在 2014 年的一項呼籲法國進行政治改革的研究中指出,法國必須改變其制度,把總統的權力下降至與其他歐洲共和國的級別。如取消總統對總理的任命權,取消其可隨意解散國會及自動成為總司令的權利。
研究亦指出,法國的兩輪選舉制度旨在通過確保總統贏得最少贏得50%的普選票,但越來越多地產生相反的效果。現在的大選中,為阻止極右候選人取得政權意味着獲勝者實質在接受「不是瑪林勒龐」的負面政治授權,這實質與人們真正投票選擇支持的政府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