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允許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

撰文:成依華 吳迪
出版:更新:

彭博社1月4日報道,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表示,政府決定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駐立陶宛代表處是個錯誤,又指沒有人諮詢他。

報道指,瑙塞達4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我會認為不是開設台灣代表處有錯,而是以台灣為名是個錯誤,這件事我沒被諮詢過」。瑙塞達稱,立陶宛和台灣都能自由開設不具外交地位的代表處,但他很遺憾「代表處的名稱成為現在影響與中國關係的關鍵因素」。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網站報道,瑙塞達又指「我相信名字是個引發點,現在我們需要應付後果」,「立陶宛正開始面對非常規的措施,我們要非常積極,向歐盟發出非常清楚的信號,即這是攻擊,對一個歐盟國家施加的一種壓力。」

立陶宛政治奉行半總統制和多黨制,總理由總統經國會認可後任命,內閣則由總統在總理的建議下任命。總統為三軍統帥,主要負責軍事與外交,在歐洲理事會中代表立陶宛,以及任命大法官。

立陶宛之前批准台灣在當地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起北京多番抗議。瑙塞達過去在2021年10月底曾呼籲中國「不要那麼氣憤」,接受台灣在立陶宛設代表處的決定。代表處在2021年11月掛牌後,中國外交部同月降級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變為最低的代辦級,之後立陶宛貨物在中國清關時遭遇一系列「技術問題」,立陶宛副外長阿多門納斯(Mantas Adomenas)也向路透社表示,中國官方已通告跨國大企業,如果繼續使用立陶宛的零部件和用品,則將被禁止向中國市場銷售商品或獲得供應。

近來數月,立陶宛總統頻頻批評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及其內閣,譬如其防疫政策,乃至否決了希莫尼特政府擬訂的「要求未接種疫苗者為核酸檢測付費」的方案。

2019年5月的上一屆總統選舉中,瑙塞達以881,495票(66.53%)比443,394票(33.47%)的優勢擊敗希莫尼特,當選總統。

2020年11月,與希莫尼特關係密切(她本人目前為獨立議員身份)的「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以25.77%選票成為國會最大黨,在該黨以及「自由黨」和「自由運動黨」(分別得票9.45%和7.04%)的共同提名下,被瑙塞達任命為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