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理:想加強與台灣關係 與一個中國政策沒衝突

立陶宛總理:想加強與台灣關係 與一個中國政策沒衝突
撰文:王慧珊
出版:更新:

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11月21日表示,立陶宛想與台灣發展更密切的關係,設立代表處不該讓任何人感到驚訝。

希莫尼特21日指出,代表處不具外交地位,不應令任何人感到意外,「我們政府的計劃表明立陶宛想要與台灣有更密切的經濟、文化和科學關係。」

希莫尼特又稱:「我想強調的是,這一步並不意味與『一個中國』政策有任何衝突或分歧。」

立陶宛外交部11月21日發聲明表示,立陶宛重申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也有權利擴大與台灣的合作。

歐盟執行委員會21日則指,歐盟不認為台灣開設駐立陶宛代表處一事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並重申支持立陶宛立場。

中國外交部11月21日宣布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低至代辦級水平。

歐盟候任外交政策主管稱中國更似競爭者 須表明北京挺俄將付代價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獲提名出任下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的愛沙尼亞前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歐盟面對的其中一項迫切挑戰是歐盟和中國經濟往來的結構性失衡,帶來不公平競爭。她說:「過去幾年中國已經改變,如今更像是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她認為歐盟經濟依賴中國成為弱點,歐盟應該去風險。

卡拉斯12日在歐洲議會確認提名聽證會上說,歐盟必須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又說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就無法以同樣的力量繼續戰爭,認為中國應對此付出更高代價。

她重申,烏克蘭的勝利是所有人的首要任務,但她認為在歐洲防務方面,北約必須保持主導作用,歐盟就在增加武器生產等議題上提供支持。

中國-歐盟・中歐關係:2016年7月12日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歐峰會期間,歐盟旗幟和中國國旗並非排展示。(Reuters)

中國外交部早前表示,中國和歐盟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保護主義沒有前途,開放合作才是正道,中俄正常經貿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亦不應受第三方干擾,亦絕不接受向中方甩鍋推責。

另外,中方亦一再強調在烏克蘭問題上致力勸和促談,不向交戰方提供武器。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