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進出口受打擊 疑涉台灣設處風波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立陶宛(Lithuania)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導致中國外交部8月10日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華大使。此外立陶宛的進出口已受影響。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9月17日稱,該國外交部16日引述一個面向與中國有往來的企業調查結果。那些公司主要是從事高科技、農業、食品加工、木材、服飾與物流業務。外交部稱,「國內公司最常發生的情況是中國合作夥伴拒絕續約、或簽訂新的合約。」
部門稱因此已採取措施去協助那些公司,尋找新的進出口市場,以及「應對因中國針對立陶宛企業的非法、未經宣布的,以及迄今公開否認的行為,而產生的問題。」
它稱與其他夥伴,尤其是美國和歐盟合作發展工具,防止「獨裁政權利用施加經濟壓力達到政治目的」。
立陶宛工業家聯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總幹事薩爾塔塔維丘斯(Ričardas Sartatavičius)稱,穀物業已遇到問題,因從中國進口原物料受到限制。木材業也面臨類似挑戰,乳製品業、肉品業則擔心出口受到影響,「中方拒買、或將立陶宛的產品自貨架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