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頓《華爾街日報》刊文:中俄在美國阿富汗撤軍中伺機獲利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近日在《華爾街日報》發文指出,美國撤軍不只影響阿富汗,實際上中俄在美國這次戰略調整中已經藉機獲取優勢。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8月30日在《華爾街日報》發文指出,美國的阿富汗撤軍以悲劇收場。這一悲劇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結束永久戰爭」這一口號隱含着一個重大的誤判,即美國撤軍只會影響到阿富汗。而實際上卻正相反,這次撤軍可被看成是一次重大的、令人深感遺憾的美國戰略調整。美國的主要全球性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在藉機獲取優勢。
在短期內,為了應對來自阿富汗的威脅並抓住相關機遇,中國會謀求增強其在巴基斯坦本已相當大的影響力,而俄羅斯也會積極影響中亞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兩國都將拓展其中東計劃,並通常是與伊朗一道。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白宮已準備好應對這些威脅。
從長期來看,北京和莫斯科在威脅美國及其盟友方面有着天然的分工,可分為以下三個不同「戰區」:中國關注其周邊從日本到東南亞再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長弧地區;俄羅斯關注東歐和中歐;在中東地區,俄羅斯、伊朗和中國則結成三國同盟。美國在制定計劃時必須考慮到眾多威脅同時出現在上述地區以及其它地區。
拜登聲稱美國需要結束其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以便更有效地對抗中國,而中國卻並不在意這種說法。北京在意的是新出現的機會:鞏固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利益;防止伊斯蘭恐怖主義蔓延到中國;努力控制本國周邊地區,主要是台灣地區、南海和印度。
文章指出,阿富汗問題迫使美國進行更深入的概念式思考和戰略性思考。在這樣做的同時,美國可以立即抓住幾項政策要點。例如,為了明確美國對台灣地區的防衛承諾,美國應該駐軍台灣。在整個戰區範圍內,美國需要增加預算以增強其在東海和南海的海軍力量,從而建立威懾以對抗中國的主權主張。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6月份的美俄峰會上見到了一位虛弱、萎靡的美國總統,這無疑令普京備受鼓舞,使人想起了赫魯曉夫在1961年與甘迺迪總統會面後的樣子。拜登隨後在北溪2號項目和阿富汗問題上的示弱表現也肯定使普京先生笑的更加開心。他將在中亞積極行動以遏制任何有可能死灰復燃的伊斯蘭恐怖主義,但他的長期關注重點仍是俄羅斯的歐洲鄰國。
普京看到了歐洲的手足無措,這個歐洲正擔心本地區重新出現衝突,這主要是因為它擔心美國會畏懼退縮,甚至乾脆退出國際事務。美國不可避免地會要求歐洲發揮更大的政治和軍事作用,但這一呼籲會和之前美國的呼籲一樣毫無作用。歐盟永遠不可能成為全球地緣戰略玩家,因為它習慣性地動口不動手。
文章最後分析稱,在中東,伊朗是中國首選的石油供應國,也是與俄羅斯一道支持敍利亞阿薩德政權的俄羅斯夥伴國。對北京和莫斯科來說,德黑蘭既是為它們做顛覆工作的打手也是襯托它們地區影響力的幫手。
最近,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展開軍事合作就是明證。鑑於美沙矛盾和美國可能與伊朗政府展開奧巴馬式接觸,沙特政府與俄羅斯合作就是在預防這些風險。海灣地區的阿拉伯人擔心,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可能預示着美軍也會撤出伊拉克,甚至美軍會從位於他們國土的重要海空軍基地撤出。那麼,誰不未雨綢繆呢?
可悲的是有些人,他們以為從阿富汗撤軍是一勞永逸的決定,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但世界卻遠比他們想的複雜。撤軍的後果已經非常嚴重,中俄正在加大努力以使後果變得更糟。現在,輪到美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