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冀「無條件基本收入」達財富再分配 惟憂養懶人 恐難過公投
來到農曆新年,總有人開玩笑的祝福別人「不勞而穫」,可見不工作也可過活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若政府真的推出不用工作便有收入的計劃,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樂見。瑞士一個專家團隊去年倡議「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主張公民不用工作,每月可得到2500瑞郎(約19580港元)。有關動議將會在今年6月公投,但早前已在國會以大比數被否決,即使在民間亦未見一面倒的支持。
瑞士基本收入倡議組織建議向國民每月提供2500瑞郎,兒童也可每周收取145瑞士法郎(約1136港元),以簡化社會福利制度,包括醫療等社會保障方面開支。該組織主席斯特勞布(Daniel Straub)7年前開始就準備就基本收入議案爭取公投,他表示,組織相信西方國家累積不少的財富,經濟生產力亦足夠,應該以更聰明的方法重新分配收入,令每個瑞士人毋須額外條件,也能滿足維持生活基本需要,這可讓人更有創意及更具生產力。
斯特勞布認為失業是正面的,指增加生產力會令失業人數增加;未來數十年最大目標就是讓人開始重視失業,因為失業令人有空間去過更滿足的生活。瑞士政府估計,無條件基本收入每年成本2080億瑞郎,當中1530億瑞郎來自徵稅,550億瑞郎來則由原本的社會保障及援助開支轉移。
國會左右兩派均反對
不用做也可有收入,聽起來是大家都夢寐以求的生活。不過瑞士有關法案去年10月在國會以大比數被否決,而且預料在公投也會失利;事實上,提倡議案的組織今年1月的調查亦顯示,有近四成瑞士人認為,這種制度令其他人不工作。
國會中左右黨派也反對,其中中間及右翼黨的反應最為激烈,有議員形容這是歷來提出最危險及傷害最大的議案,可能會帶來移民問題、妨礙就業,及最終政府不能資助整個計劃。即使是偏左的黨派亦對建議有所保留,認為議案令人振奮,但亦都是一個手榴彈,威脅社會及經濟,最終或會撕裂整個體系。
道德觀念阻礙推行計劃
有人則認為,除經濟問題外,道德觀念亦規範計劃實際推行。瑞士民主自由黨秘書兼財務分析師Vincent Arlettaz認為,計劃需要資金,亦即需要徵稅,有人需支付多一些,有人則負責較少,衍生道德問題;對於真正需要國家幫助的人,及為社會福利貢獻的人來說,也是不公平。
另一國會議員Jean Christophe Schwabb則認為,基本收入議案的細節用字模糊,未有說明所需資金及資金來源,國會上反對議案的人佔大多數,他們可剔所有不想要的細節,結果可能扭曲基本收入計劃的架構;此外,計劃可能令兼職及短工減少,僱主亦可能減少員工的薪酬,令勞工的價值減少,勞工工作動力亦下跌。
根據瑞士憲法,所有收集到10萬個簽名的公民倡議議案,都有權利提出公投,不過有關公投只是助加快提到國會議論,對實際議案決定無影響。無條件基本收入計劃由2012年提出,至2014年10月已收集到12.5萬個簽署。斯特勞布指,明白計劃的爭議之處,他不是要停止現行制度的改革,市場經濟也有很多好處;他不認為公投會成功,但這是長期計劃,公投只是其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