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首位跨性別選手誕生 化作女兒身競賽仍然無損公平?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運動是與生俱來的人權。」《奧林匹克憲章》明確寫明奧運精神是不帶歧視,不分種族、膚色、性別、性取向、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取態等等。不過當今屆東京奧運即將迎來首位跨性別選手時,無可避免掀起有關變性人參加女子項目的爭議。本來是男兒身的運動員改為以女兒身作賽,對一般女運動員會否構成不公平呢?

來自新西蘭的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6月21日以兩舉285公斤的成績鎖定奧運參賽資格。不過相對她賽場的成績,更加多人關心她身位跨性別人士的身份,因為她將改寫歷史,成為奧運有史以來首位跨性別選手。

圖為2018年4月9日,新西蘭的舉重選手哈伯德參加於澳洲舉行的英聯邦運動會。(AP)

隨着愈來愈多人「出櫃」,變性者參加女子項目的爭議就愈來愈大。已經退役的捷克網球名將娜華蒂露娃(Martina Navratilova)就曾說,經歷過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別女性有「很明顯」的身體優勢。美國很多州份也立法禁止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組賽事。

以哈伯德為例,她變性前曾以抓舉和挺舉合共300公斤的成績打破男子青年組紀錄。2013年,哈伯德變性,兩年後合符國際奧委會的資格參加女子組賽事。哈伯德2017年和2019年分別於世界錦標賽和太平洋運動會奪得銀牌和金牌。

國際奧委會明確列出變性女子參加女子組賽事的條件。其中一項是選手必須宣稱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女性,這種宣告至少四年不得更改。運動員的睪丸素也必須於首場賽事前至少12個月維持於10納摩爾每升以內。政策還特別強調最重要的目標是確保公平競賽。不過跨性別男性就沒有限制。

問題就來了。上述的規則能夠確保公平競賽嗎?從科學角度來說,的確很難使到跨性別女性和一般女性完全平等。10納摩爾每升的睪丸素較生來就是女性的人高出逾五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檢視現有研究發現,跨性別女性接受一年壓抑睪丸素的治療後,流失的淨體重等肌肉方面的優勢只有5%。英國拉夫伯勒大學的研究發現,荷爾蒙治療能夠降低影響耐力的血紅蛋白水平,於四個月內就能將跨性別女性和一般女性「看齊」,但服藥三年後,跨性別女性的體力、淨體重和肌肉面積仍然處於高水平。

圖為2021年6月23日,位於德國柏林的奧林匹克運動場於歐國盃德國對匈牙利的賽事期間亮起彩虹色的燈光。(AP)

撇開理論,實際情況是如何呢?性小眾社運人士認為,禁止跨性別人士參與運動帶有歧視成份,並質疑跨性別人士有身體優勢的說法站不住腳。全國婦女法律中心發言人布蘭施泰特(Gillian Branstetter)稱,16個對跨性別人士採取包容政策的州份未見跨性別者一直勝過其他女運動員。美聯社3月報道,提出禁止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組賽事的議員很多時候都拿不出跨性別人士壓倒其他人的實例。首位代表美國出戰世界賽的跨性別選手莫熱(Chris Mosier)認為,有關討論對所有跨性別人士都造成傷害。

美國有專家認為,哈伯德能夠出戰東京奧運當然是一個里程碑,也可能成為別人的啟發,但爭議聲音不會就此消失。托萊多大學政治科學教授泰勒(Jami Taylor)表示,將會有反對跨性別人士權利的人以哈伯德的事件做文章,國際奧委會和其他體育機構也可能收緊政策。哈伯德本人也將處於兩難局面。泰勒說:「如果她獲得獎牌,反對者肯定將利用她的表現來說明即使不全面禁止也應該對跨性別女性設置更大的限制。」

泰勒承認讓跨性別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牽涉複雜的問題。她解釋,「變性改變部份但不是全部所有可能構成表現差異的生物因素,而這些差異平均存在於男性和女性之間」,「還可能對很多女性參與體育運動機會構成負面影響的性別偏見,大部份跨性別女性都未曾面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