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從第三方大量購買用戶機密資料 用於改進廣告建議

撰文:吳家俊
出版:更新:

Facebook 一直從貼文或瀏覽記錄知悉用戶習慣,譬如討厭某位政治人物,或是鐘情哪位女神。不過Facebook並不滿足於此,美國媒體報道這個網絡巨頭已購買包括用戶收入、經常光顧餐廳、用戶申請多少張信用卡等敏感資料,並指Facebook可能把資料用作為分類廣告投放上,以增加公司收入。

Facebook從數據公司購買用戶機密資料。(路透社)

自去年9月起,美國獨立新聞機構ProPublica開始向Facebook用戶收集「你或許感興趣」一欄中顯示內容,至今共收集包括「公眾地方哺乳」、「嘗試在尷尬情況發短訊」等超過52000個獨立欄目,並推斷Facebook以此為基礎劃分用戶網絡瀏覽習慣,為Facebook演算法發展提供數據,從而更精準地向目標客戶投放廣告。

Facebook大量向第三方購買用戶機密資料

Facebook為什麼有如此透撤地掌握用戶習慣?答案可能在於向其他機構購買資料。ProPublica發現在29000個廣告欄目分類當中,有接近600個寫明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這證明大多數資料都由Facebook自身收集而來,不過仍有部分資料源自數據代理(Data Broker)。這些代理大量收集用戶的在線或離線資料作商業用途。報道指,Facebook購買總流動可投資資產範圍由 1 美元至 24,999 美元、家庭收入在 10,000 美元到 125,000 美元之間,以及經常在低定價商店購物等用戶資料,強調Facebook收集資料意圖不再集中在線上瀏覽習慣,而改為研究用戶的線下習慣。

ProPublica 引述專責網絡自由的NGO 數碼民主中心(Center of Digital Democracy)資料,指自2012年起,Facebook就開始與甲骨文旗下的數據代理Datalogix建立工作關係。數碼民主中心曾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投訴Facebook此舉可能違反相關規定,但委員會從未公開回應指控,而Facebook其後更與另外5間數據代理達成合作協議。

Facebook指用戶可向第三方機構申請拒絕把個人私隱用於廣告用途,惟過程繁複。(路透社)

Facebook回應指,因為第三方提供數據屬「廣泛普及資料」,Facebook此前一直沒有向用戶透露使用第三方數據的情況。Facebook私隱及公眾政策經理薩特菲爾德(Steve Satterfield)表示,公司很難控制第三方機構提供資料,原因在於第三方數據源自眾多其他機構,Facebook只是其中一個持份者,建議公眾可尋網站幫助中心要求數據代理減少使用用戶習慣賣廣告。

然而申述過程卻是比較麻煩。以Facebook其中一間數據代理Datalogix為例,需要用戶寫一份書面申請,並附上政府發出的書面身份證明文件以郵件方式發送至私隱管理專員處。不過Facebook經常改變數據代理商,用戶可能需要經常提出相關申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