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政治動盪一年 迎來不確定時代  2017世界由失序走向無序?

撰文:麥俊和
出版:更新:

2016年的世界格局中最牽動人心的莫過於歐美政治的動盪,社會在這個大變局中嚴重撕裂,憂慮不安瀰漫,「自由世界的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走向崩潰」的警號響徹歐美學術與政治評論界。憂慮情緒滋長的原因在於觸動警號的不是外來過路人,而是構建這個秩序的核心——從英國脫歐公投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自由世界秩序的奠基者如今變成掘墓者。
踏入新一年,美國白宮易主,英國與歐盟也會展開談判,「脫歐」與「特朗普」,以及與它們息息相關的「右翼」、「民粹」、「保護主義」,將繼續成為國際政治的關鍵詞。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上台,其言論多變,為國際關係帶來種種不確定。他主張「美國優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互示友好,意味大國博弈格局可能改寫,搖搖欲墜的歐盟尤其擔心失去美國這把安全保護傘。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與英國「脫歐」,是2016年國際政治中影響最深遠的事件。(Getty Images)

二戰結束後,國際秩序立足於以聯合國與國際金融貿易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與它們相配套的國際條約、會談及規範。各國參與構建這秩序,歐美以自由民主價值推廣,意在避免重複戰爭的錯誤,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聯合國提供平台,讓所有國家參與解決共同面對的挑戰;國際金融及經濟機構推動開放貿易和維持穩定增長;透過這些合作安排,達成多邊協議以幫助避免世界進入軍備競賽及限制核擴散等問題。

美國一直是這個國際秩序的主導者,並在意識形態層面高舉自由民主大旗,對抗蘇聯共產主義。美國外交建基於支持開放國際貿易體系及捍衞以美國為首的安全體系。從人權、貿易、限武到維和等議題上,美國透過與這些國際機構和規則結合,將利益最大化之餘,也奠定在世界秩序中的核心角色。

英國脫歐  歐洲分裂第一擊

自1970年以來,全球貨品及服務額增長4倍,各國分享經濟全球化的成果,但其負面影響也日漸浮現,並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裏集中爆發。歐美社會如今有許多人因未能受惠於全球化而怨聲載道,並藉政治渠道發洩怒火,造成「黑天鵝」此起彼伏,最終當2016年走到盡頭前,在自由秩序龍頭國家誕生了一名對政治異見、少數族裔權益與司法獨立等民主政治核心價值缺乏尊重的總統。《經濟學人》近期形容,全球化已成為污點,國家主義和威權主義盛行;主張保護主義的民粹政黨崛起,最終可能令歐美民主國家變成「非自由民主政體」(Illiberal Democracy)。

走向非自由民主的現象體現於2016年發生在歐美影響世界的一個個「黑天鵝」事件,對自由世界秩序的衝擊可能是冷戰來最深遠,也是最諷刺的。英國民眾6月藉公投表決脫離歐盟,身為脫歐旗手的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揚言要「奪回自己國家」,這個口號如今也成為歐陸多國民粹勢力的政治目標。外界擔心2017年兩大歐盟成員德國與法國舉行的大選會再出現民粹勢力掀翻傳統政治精英的「黑天鵝」。然而,當「黑天鵝」儼然成為常態,恰恰標誌着一個時代走向終結。

英國「脫歐」旗手法拉奇揚言要「奪回自己國家」,這個口號如今成為歐陸多國民粹勢力的政治目標。(路透社)

歐美內部矛盾引發變局

《金融時報》文章形容,自由民主的最大挑戰再不是來自威權國家如中國,反而遭到來自美國、英國、歐洲及其他民主國家本身反擊,對其能牽制國家行為、具包容性的規則的合法性造成威脅。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沃爾特(Stephen Walt)批評,西方國家一直以為自由主義價值有效,但有時被其他價值壓倒,今日自由社會深陷麻煩,反精英分子正利用自由社會根基,打着民粹旗號上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已證明一切。沃爾特概括自由世界秩序陷入危機的因由時指出,自由社會一些群體在推動這套秩序的過程中利益受損,產生反彈;而對於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歐元危機、金融海嘯等破壞秩序的重大事件,政治精英的決策失誤難逃干系,結果為非民主力量「大開方便之門」。

特朗普「爆冷」當選美國總統,不單是美國政治分水嶺,也對世界影響深遠。從競選到當選以來,特朗普在美中、美俄、美歐以至宗教、種族等牽動地緣政治的重大議題上,均發出有別於美國一貫立場的主張,許多言論帶有製造對立和仇恨,引起美國內外許多有識之士憂慮。美國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早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特朗普在全球政治秩序及經濟政策方面都是國家主義者,對於支撐自由民主秩序下的合作機制如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不屑一顧,若果美國霸權傾向民粹國家主義,維持自由秩序的動力恐怕危在旦夕。

特朗普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示好,大國博弈格局或會因此改寫。(美聯社)

特朗普是商人還是黑幫大佬?

福山因著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而為人熟知,他認為自由民主是冷戰後的方向,但如今承認這個理想路途遙遠,更質疑美國民主出現問題。他警告,特朗普的性格可從兩方面理解,如果他以商人身分行事,喜歡談判尋求協議,知道美國能力局限,那麼他的政策可能不太偏離美國過去的政策。相反,如果他行事如一名「黑社會大佬」,不妥協之餘,更可能報復對他不尊重的人。

特朗普揚言改革現時的國際系統。基於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立場,《金融時報》分析文章警告,如果他未能獲得他想要的,很可能重新審視相關協議,包括國際貿易組織(WTO)及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傳統上,開放貿易及投資依賴美國霸權去維持,設若美國嘗試以單邊方式改變現時貿易規例,將會引起許多國家的反擊。

對於國際安全秩序,特朗普提出與俄國建立良好關係,又要求與美國長期建立盟友關係的北約、日本及韓國不要只依靠美國保護,反而要她們建立並強化自己的軍備,並在「一中」議題上挑釁北京,揚言對華貿易徵重稅……這些主張均流露出改變國際政治博弈的信息。特朗普又揚言要增強美國的核武能力,直至世界恢復理智,外界憂慮美俄將會出現新一輪核軍備競賽。

「美國優先」 衝擊世界政經版圖

特朗普將在1月20日正式接過美國總統權柄,其真正政策方針及如何落實仍存在許多不明朗因素。他挑選的內閣成員在多項重大國際議題上也立場不一。

美國智庫機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外交政策研究員賴特(Thomas Wright)形容,特朗普的團隊將會陷入分裂,特別在國家安全議題的立場上爭奪:傳統主義者、美國優先政策者以及支持宗教戰爭者,令特朗普政府存在不穩因素。

例如,團隊內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暗示,希望向伊斯蘭世界宣戰;將出任白宮高級顧問兼首席戰略專家班農(Steve Bannon)擁護特朗普「美國優先」方針,認同美國為了全球事務而犧牲了許多美國人利益,希望將美國從全球領導角色中抽身,重新談判TPP爭取更大利益,以及要求日韓及歐洲等盟友支付軍費。獲任命為國防部長的馬蒂斯(James Mattis),主張美國領導全球、善用盟友網絡、對中俄兩國態度強硬及與中東夥伴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等。

國際格局在兩種理念中擺動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表示,即使特朗普的「性格」是美國現代史上前所未見的,但也應該給予他機會推行新政。基辛格更認為他有潛質改變世界政治及維持美國「建立世界和平」的傳統。然而,若2017年國際格局按照特朗普的狂言與其團隊的鷹派主張形勢發展,中美政經關係可能出現裂痕,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衝突將增加,美俄走近的附帶影響則可能是令歐美關係轉差。至於在中東與非洲,硝煙密布的局面恐難改變。

特朗普如何治國仍然有待觀察,但支撐他獲取政治權力的價值理念,對自由世界秩序的威脅卻實實在在。回看2016年的社會,民主政治原則受挑戰、規範被摒棄、民調不再可信、「真相」被重新定義……用「分裂的一年」來形容並不為過。展望2017年,反建制反精英浪潮持續,國際格局將在兩種理念的更激烈競爭中擺動:一種是願意為保護國家,不惜令世界陷入不安;另一種是捍衞全球化理念,主張透過開放、貿易和國際組織達到和平穩定目的。這場鬥爭的結果,將決定世界會不會從失序走向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