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竊密干預選舉成常態? 法德憂步美國後塵

撰文:陳駿豪 陳立程
出版:更新:

美國政府與情報機構近日再度聲討莫斯科操控黑客發放「黑材料」,干擾美國大選,奧巴馬政府周四更頒布制裁措施,就相關對俄指控驅逐多名俄國外交官與情報人口。在大西洋的彼岸,德法兩國政要與情報高層亦異口同聲表示要防範俄羅斯「故技重施」,破壞兩國將於明年舉行的大選。
一些分析家早已警告,「網絡冷戰」是當今大國之間博弈的重要元素,歐美受俄羅斯網絡攻擊的新聞近年也屢見不鮮。不過,指控俄羅斯借助黑客破壞西方選舉制度,無疑屬於新趨勢。這一方面說明網絡正實實在在地改變着各國內部政治生態,另一方面也顯示,藉高科技洩密影響別國政治的手段,隱然形成地緣政治的「新常態」。

俄羅斯被指操控黑客發放「黑材料」,干擾美國大選,總統普京予以否認。(美聯社)

德國將於明年秋季舉行大選,已決定角逐連任的總理默克爾最近一個月多次表示,俄羅斯可能透過網絡攻擊及發放虛假資訊等手段,干預德國選舉。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Bruno Kahl上月底稱,德國已發現旨在「引發政治不穩定」的網絡攻擊迹象。負責國內安全情報的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局長Hans-Georg Maassen亦指,由莫斯科操控的網絡攻擊及製造假新聞問題正在增加,「網絡攻擊竊聽的資訊會在選舉期間出現,用意是損害德國政治人物的聲譽」。

法國在明年4至5月舉行大選,該國國家安全與資訊總署總監Guillaume Poupard在本月較早前亦透露,法國同樣擔心外來的政治干預,他形容,西方民主正面對「企圖製造政治不穩的數碼威脅」。

蒐集黑材料  美俄各有一手

歐美擔心俄羅斯發動資訊戰以作政治打擊,並非無的放矢。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及烏克蘭爆發衝突期間,亦有黑客利用類似方法,製造有利俄方的信息。

即使在網絡未發達的冷戰時代,西方已經對俄羅斯情報機構搜刮「黑材料」的手段充滿了警惕,由「有失體面」和「材料」組合而成的俄文詞彙「Kompromat」,隨之進入西方的語境。

當然,搜刮黑材料絕非俄羅斯的「專利」,美國聯邦調查局便曾在胡佛(J. Edgar Hoover)執掌期間,亦大搞竊聽,蒐集權貴與平民的「黑材料」作為政治武器。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亦向世人展示,美國情報機構利用網絡科技監聽本國國民以至外國元首。

美國本身亦是網絡攻擊的老手。早於2009年,美國黑客利用超級電腦病毒Stuxnet,攻擊伊朗核設施的電腦系統,破壞德黑蘭的核計劃,逼迫伊朗坐到談判桌前。外界視奧巴馬政府此舉為一種全新無硝煙戰爭模式的開端。

負責國內安全情報的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局長Hans-Georg Maassen表示,由莫斯科操控的網絡攻擊及製造假新聞問題正在增加。(網上圖片)

「俄干預美大選」說明什麼

過往人們談論網絡戰,多指竊取政經機密以增加國與國談判的籌碼,或是攻擊基建設施以收癱瘓敵對國家運作之效。美歐對俄羅斯的最新指控與以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不但抨擊俄方藉操控輿論影響選舉,還斥責克宮企圖攻擊美國政治體制,削弱民主選舉的認受性。

今年5月,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稱網絡探測到可疑活動,兩個黑客被發現攻入民主黨電腦系統,其中有黑客活動更維持一年。隨後外洩的資料顯示,民主黨高層在黨內初選期間厚此薄彼,幫希拉里對付競選對手桑德斯;另一邊廂,洩密網站「維基解密」發放了希拉里競選經理的電郵,源頭亦似乎來自俄羅斯。《紐約時報》形容,雖說要在歷史中找到一國干預別國競選的例子,美國肯定名列其中,但美國大選時所受攻擊的「技術手段及其潛在後果卻是新冒出來的」。

與冷戰時代相比,當今數碼通訊技術的發達,令大規模蒐集「黑材料」更為容易。而要完全防範黑客入侵一個數十萬,甚至數百萬、數千萬計用戶的數碼平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黑材料」傳播速度及影響力亦不可同日而語,以民主黨及希拉里競選陣營電郵風波為例,外洩資訊透過維基解密與社交網絡迅速傳播,再透過主流媒體及支持特朗普的Breitbart等極右網站擴散,實難以受控。

《紐約時報》指出,技術因素令黑客行為易攻難防,各國政府從而手握一種干預對方內部事務的低風險手段。把資訊化為外交戰場武器成本低廉,對各國政府都會有相當吸引力。

「Fancy Bear」去年亦被指入侵德國國會的電腦系統。(美聯社)

網絡軍備競賽一觸即發?

網絡安全專家分析,入侵美國民主黨電郵系統的其中一個黑客代號「Fancy Bear」,與俄羅斯軍方情報機構有聯繫。「Fancy Bear」去年亦被指入侵德國國會的電腦系統。俄羅斯知名電腦保安公司卡巴斯基(Kaspersky)對「Fancy Bear」和另一黑客組織「Cozy Bear」做過大量研究,其最新分析指隨網絡攻防在地緣政治的地位上升,黑客組織亦加強研究如何隱藏行蹤,「隨着網絡攻擊在國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增加,『歸因』將會成為政治應對行動,例如報復的決定性因素……(黑客)將廣泛使用錯誤指示來混淆始作俑者。」

然而,黑客攻擊難確定責任的特性,也可能引起過激反應甚至在報復時搞錯對象,增加國際社會的動盪。華府聲言要追討黑客攻擊的責任,引起輿論熱議美國可以如何報復,包括竊取並公開普京的財產統計。但這些討論也引起一些專家的憂慮。曾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助理執行總監的網絡安全專家Shawn Henry便指出認為,國際社會應循外交渠道訂明網絡資訊蒐集行為的界線,「否則我們將看到網絡空間的軍備競賽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