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沖之號|全球最大 中國超導量子電腦研製成功

祖沖之號|全球最大 中國超導量子電腦研製成功
撰文:宛然
出版:更新:

5月9日消息,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了62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電腦「祖沖之號」,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可編程的二維量子行走。

中國媒體《光明日報》報道,相關研究成果5月7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審稿人説:「在大尺度晶格上首次實現了量子行走的實驗觀測,這是一項清晰而令人讚歎的實驗」。

當前,量子計算機研製作為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戰之一,已經成為歐美各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

「祖沖之號」是目前公開報道的世界上最大量子比特數的超導量子體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在超導量子系統上實現量子優越性展示及可解決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問題的量子計算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

此外,基於「祖沖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的二維可編程量子行走在量子搜索算法、通用量子計算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將是後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它命名為「祖沖之號」,是為了紀念中國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

中國國產超量子計算晶片「驍鴻」交付 超500位元刷新紀錄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晶片發展長期被西方國家「卡脖子」。近期,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量子創新院)向國盾量子交付一款首顆國產504比特(bit,又稱位元)超導量子計算晶片「驍鴻」,可用於驗證國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測控系統。

內媒報道,量子創新院定制研發504比特量子計算晶片「驍鴻」,主要研發團隊是量子創新院,在超導量子計算晶片有極為優秀的研發與加工能力。

報道稱,這枚定制晶片在集成超過500比特的同時,量子比特的壽命、門保真度、門深度、讀取保真度等關鍵指標,有望達到IBM等國際主流量子計算雲平台的晶片性能,可以充分滿足千比特測控系統驗證的需求。

此款晶片刷新大陸超導量子比特數量的紀錄,後續計劃通過中電信量子集團的「天衍」量子計算雲平台等向全球開放。

量子創新院研究員龔明表示,「驍鴻」晶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大規模量子計算測控系統的發展,更多考慮的是通過集成更多的比特數和實現各單項指標,來滿足測控系統驗證的需求。

龔明稱,「驍鴻」刷新中國量子比特數紀錄,綜合性能與團隊此前創造量子糾纏數世界紀錄的「祖沖之二號」晶片尚有差距,不具備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能力。

國盾量子計算負責人王哲輝介紹,「驍鴻」晶片將在國盾量子千比特測控系統上進行單比特門、雙比特門、讀取操作及測控系統性能測試,測試工作預計在今年8月前完成。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