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的.政治篇】 沉默的伊朗與不安的朝鮮 為2017年埋隱患
2016年,國際政壇可謂沒半點冷場,上半年先有英國脫歐公投,下半年美國則選出特朗普當美國總統;歐洲連環受到恐怖襲擊,7月的尼斯恐襲,年尾再發生柏林聖誕市集襲擊,一片反移民及反穆斯林聲音下,右翼民粹思潮席捲歐美,衝擊了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亦改寫了各國政治形勢,此在法國總統初選形勢已略見一斑。
不難發現,今年是俄羅斯的外交豐收年,特朗普班底態度親俄,敘利亞政府軍繼而在阿勒頗報捷,普京政權可謂形勢大好,然而在鎂光燈以外,亦有其他政治玩家在背後蠢蠢欲動,或成為來年的隱憂。
沉靜的伊朗——左右敘利亞局勢的幕後玩家
伊朗溫和派魯哈尼政府上台後,與西方的核談判達成歷史性協議,美國及歐盟國家於今年一月解除長年對伊朗的經濟及金融制裁。這個曾被美國形容為「邪惡軸心」的國家,今年在國際舞台上似乎未有著迹的大事發生,相當平靜。2016年既被喻為俄羅斯的外交豐收年,然而伊朗在敘利亞內戰背後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忽視,若敘利亞巴沙爾‧阿薩德真的能守住政權,伊朗也是一大贏家。
12月中,由共和黨主導的美國國會通過,繼續延長10年對伊朗的制裁,原因是伊朗政府不尊重人權,軍方發展彈道導彈以及支持中東恐怖主義。這隨即惹來伊朗反對,指摘美國違背年初簽訂的「全面協議」內容。同一時間,英國外長約翰遜亦傳召了俄羅斯及伊朗駐英國大使,指俄伊兩國在敘利亞內戰的行動犯下人道罪行。
誓取阿勒頗 打通什葉派走廊
伊朗政府自2012年起,已默默支持同為什葉派的巴沙爾政權,所投放的資源及軍力比俄羅斯更甚,先是訓練敘國政府軍,繼而派出自己的軍隊及伊朗領導的伊拉克軍人參與地面戰。
分析認為,敘政府軍全面收復阿勒頗,最大的得益者是伊朗,乃因這個鄰近土耳其邊境的最大城市,是伊朗通往地中海的咽喉,打通伊朗、伊拉克及真主黨根據地黎巴嫩這條什葉派勢力走廊,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價值重大。伊朗想掌控的也非只阿勒頗,一位黎巴嫩官員便說:「伊朗不希望大馬士革與黎巴嫩邊境之間的地帶還有遜尼派,這顯然是一場改寫教派領域的計劃。」
將於上台的特朗普對伊朗態度強硬,明言要廢除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適逢伊朗於2017年舉行總統選舉,溫和派魯哈尼亦面臨國內孤立主義保守派的重大壓力,這場大選在來年將會是國際焦點之一。
不安的朝鮮半島——朝核與彈劾
美國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近日列出2017年最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區,其中一個是朝鮮半島。在朝鮮持續發展核武的情況下,再加上韓國總統朴槿惠正受彈劾,青瓦台政治權力出現真空,深化了兩韓危機。
與華「零交流」 金正恩如脫韁野馬
據悉,奧巴馬向特朗普提出,美國對朝鮮的政策將會是他上台後首個重大考驗。2016年年初,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聲稱成功首次測試氫彈,三月金正恩更宣布,朝鮮已成功把核彈頭微型化,以安裝到彈道導彈之上。雖然未知消息虛實,但這進展的確令人憂慮。
今年5月,朝鮮舉行了36年來首次勞動黨大會,確立金氏政權「核與經濟並進路線」,中方未有獲邀派員出席。其實,自去年底,朝鮮牡丹峰樂團的訪華行程告吹後,朝鮮在外交上與中國保持「零交流」。在金正恩政權既不親中,也不親美的路線下,仿如一匹脫韁野馬,為朝鮮半島局勢上蒙上不穩定性。
在韓國國會早前通過彈劾朴槿惠後,朝鮮已即發挑釁,以一比一的青瓦台模型進行模擬襲擊演練,金正恩親自到場觀摩。倘若美國政府決定先發制人,打擊朝鮮核計劃,朝鮮可能錯誤理解為開戰,並像1950年爆發的韓戰般,周邊的中國、俄羅斯及日本亦很易捲入其中。
獨裁者掌權——自由民主崩潰
今明兩年為多國政府選舉及換屆之年,為全球局勢奠定新貌,菲律賓今年四月大選選出狂人杜特爾特當總統,再繼而有美國選出特朗普,獨裁及民族主義似乎成為今年當道的政治現象,衝擊自冷戰後的建立的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政治體制。
西方領導成立的多邊組織包括北約,以及擴張的歐盟令國際社會從冷戰時代,走進自由民主的時代。美國政治學者、《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作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1989年提出自由民主應是人類社會發展唯一最佳之選,然而他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撰文指這種民族主義捲土重來的現象,正衝擊了自己所提出的終結論。
在這個世界棋盤上,沒有一位比普京更老練、更精明的棋手。
不過,主角不是特朗普。史丹福大學學者Larry Diamond本月在The Atlantic撰文指,俄國總統普京默默令這個世界走向獨裁,是二戰結束以後,自由民主陷於前所未有最危險的位置。土耳其埃爾多安成功阻止今年中的軍事政變後,進一步擴充權力、菲律賓倒向民粹、韓國及巴西兩位民選女總統因濫權,雙雙遭到彈劾。俄羅斯政府近日被指發動黑客攻擊,助特朗普爆冷入主白宮,一位親普京政客竟在公眾場合直言:「最後是普京的政黨勝出了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