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暴漲為進口米提供契機

一些國家如今開始種植類似日本米的品種。日本原產的大米愈來愈貴,也為這些外國產的日本米提供了攻入日本市場的契機。隨着日本農民高齡化,日本米糧短缺,外加特朗普的關稅施壓,不排除日本政府會在不久的將來被迫敞開大門迎接美國米。
日本去年夏天鬧米荒,貨架上大米短缺,米價一直居高不下。日本全國超市大米平均零售價目前為5公斤3892日圓,這要比去年6月的2000日圓高許多。
日本政府原本以為去年秋季新米上市後,短缺問題將得到解決,但現實並非如此。日本便利店賣的飯糰已應聲漲價。日前在便利店看見一名日本大學生拿起飯糰,後來又放下轉過去買麵包,一問才知他覺得飯糰貴。
一名30多歲的日本家庭主婦說:「以前還可以買到100到120日圓的飯糰,現在都在200日圓以上,挺貴的。」
日本政府已計劃釋放儲備米來穩定大米價格,各大食品公司搶着預定這批米。民眾都希望米價穩定後,店家也能考慮降低飯糰價格。不過,有評論指出,食品漲價後往往難降價,估計飯糰很難回到以前的價格。
有日本商家順水推舟,把原本是庶民食品的飯糰改制為高級品,把飯糰內的佐料升級,一個飯糰可以賣到比一碗拉麵還貴。
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米價高漲自然也推高了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停滯多年的日本,通脹率一直偏低,可是隨着大米漲價,日本最近的通脹率已高過美國。美國通脹率在2022年6月達到峰值後有所放緩,2025年1月為3%,而日本同月的通脹率上升到4%。
住在美國的朋友日前回日本,看到超市裏的大米售價就說:「早知道這樣,我就從美國扛些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大米回來。美國產的日本大米價格現在比日本便宜,而且一些品種很符合日本人的口味。」
日本人對大米要求很高,對日本原產的大米尤其不離不舍。記得,日本在1990年代鬧米荒,從泰國進口香米,卻有報道揭露泰國米不受落,被認為只適合炒飯。
自從日本米打開海外市場,一些國家如今也開始種植類似日本米的品種。日本原產的大米愈來愈貴,也為這些外國產的日本米提供了攻入日本市場的契機。東京一些超市已開始看到外來米上架,例如加州大米「卡洛斯」以及混合了台灣大米的品牌。
美國指責日本大米進口和分銷制度嚴格且不透明
美國對日本保護大米市場之舉早就不滿。美國去年發布的《對外貿易壁壘報告》就指責日本大米「進口和分銷制度嚴格且不透明,導致(外國)大米無法充分走入日本消費市場」。
特朗普政府如今更是揪着大米問題不放。日本經濟產業部長武藤容治3月10日在美國要求豁免關稅不果,隔天還被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批評日本「對大米徵收700%的關稅」,是對美國出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之一。
日本政府辯解說,日本每年已免關稅進口約77萬噸大米。2023年,日本從美國、泰國、澳大利亞、中國大陸等地進口大米,其中美國進口量最大,超過34萬噸。不過,這些進口米大部份用於加工業,以及用作牲畜飼料。
日本對進口大米不積極,主要是為了保護自身的農業。隨着日本農民高齡化,日本米糧短缺,外加特朗普的關稅施壓,不排除日本政府會在不久的將來被迫敞開大門迎接美國米。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