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2|會談未達成顯著成果 但兩國對話本身甚具意義
中美阿拉斯加「2+2」會議結束,一如預料這次會談未有達成顯著成果。但不論雙方在一些議題上立場有巨大分歧,雙方還是可以在共同關注議題上合作,對話仍有特別意義。
中美在這次對話,單是在稱呼上已有分歧。中國稱這次會談是「高級戰略對話」,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否定了這次是戰略對話,認為會談僅是「一次性」,目的是了解對方立場。
而會談結束後,據新華社的報道雙方僅同意繼續保持類似的高層對話,及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成立工作小組。報道未提及其他共識,更不用說早前有報道指中方有意提出的領導人視像會議。
如此的結果是可預料的,在會談前中美雙方均曾表示過對這次會談不抱太大期望。在18日會談首天,雙方就在開場發言時直接相互攻擊,讓原本準備8分鐘的開場白大幅延長至一個半小時。
但在首日會談結束後,有美方官員總結稱除了開場白外,會議整體的氣氛平靜,並稱對話有實質內容、嚴肅並直接。
中國定義的高層戰略對話,是自喬治布殊(George Bush)執政時代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流傳下來。雙方對話在奧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期深化,但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停止。
特朗普在執政後期明確把矛頭指向中國,使兩國關係陷入緊張。拜登(Joe Biden)上任後雖已表明會重新檢視對華政策,但在這兩個月的外交行動,說明美國會延續對華強硬方向。
不過,這並不代表雙方沒有合作可能。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19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表示,中美「全面脫鈎」不符合雙方根本利益。而美方也曾表示兩國仍可在有共同利益的議題上,如氣候變化、伊朗、朝鮮半島等地區問題上合作。
因此即使雙方未能達成顯著成果,但會談相信已滿足了雙方的一個重要目的——了解對方立場。雙方坦率交流並非一件壞事,儘管雙方公開的互相指責預視着兩國未來溝通上的困難,但召開會議本身已十分重要,因為雙方願意溝通遠勝於拒絕對話。
新華社報道,雙方同意未來繼續召開類似的高層對話,這實質已是本次會談的一個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