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5年】敘利亞戰亂5件關鍵事
1. 衝突如何開始?
2011年敘利亞南部城巿德拉(Deraa)青年在學校牆上書寫革命標語後被捕並遭嚴刑拷問,民眾爭取民主,在3月舉行大規模示威,政府軍警強力鎮壓,有示威者被殺,隨後示威潮席捲國內多個大城巿。BBC報道,當年7月全國數十萬人參與示威,要求2000年上台的總統巴沙爾下台。反政府陣營逐步增加武裝,本來屬自衛性質,及後目標轉化成擊退政府軍警。
2. 內戰如何擴大?
各地武裝衝突升級,反對派與政府軍的內戰愈演愈烈,2012年戰場直逼首都大馬士革及第二大城巿阿勒頗。亂局發展至今,國內的衝突已非純粹的政府與反對派之爭,更摻入了穆斯林宗派衝突,境內主要派系遜尼派及少數派什葉派的對立升溫,極端伊斯蘭組織ISIS亦乘勢而起,由鄰國伊拉克擴張到敘利亞境內。敘利亞局勢亦牽動中東政治平衡,內戰被視為全球主要國家之間的代理人戰爭。
3. 敘利亞人如何受影響?
根據聯合國資料,內戰爆發至今至少有25萬人被殺,估計敘利亞境內650萬人流離失所,逾半為兒童,另外400萬敘利亞人離國逃避戰火。2013年3月更報道大馬士革巿郊有人使用化學武器,政府及反對派事後互相指控對方干犯戰爭罪行。
4. 其他國家的立場是什麼?
俄羅斯、伊朗及黎巴嫩真主黨支持什葉派巴沙爾政權,BBC報道以上國家自2013年起提供資金、武器、士兵。
美國、英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約旦等國則以多種方式支持由遜尼派主導的反對派。
5. 敘利亞內戰部分持份者立場:
美國:
原本堅持巴沙爾停止執政,及後態度軟化;打擊ISIS;保持國際影響力
俄羅斯:
巴沙爾繼續執政;打擊ISIS;保持敘利亞國土完整;保持國際影響力
伊朗:
保持敘利亞國土完整;維持敘利亞於影響範圍之內
土耳其:
打擊巴沙爾政權;遏止庫爾德勢力
ISIS:
推翻巴沙爾政權;擴張「哈里發國」
庫爾德反對派:
推翻巴沙爾政權;爭取自治
敘利亞自由軍(西方支持的反對派武裝):
推翻巴沙爾政權
努斯拉陣線(Al-Nusra,與蓋達有聯繫的反對派武裝):
推翻巴沙爾政權;建立遜尼派伊斯蘭國家
沙姆自由運動(Ahrar al-Sham,與蓋達有聯繫的反對派武裝):
推翻巴沙爾政權;建立哈里發國
伊斯蘭軍(Jaysh al-Islam,反對派武裝):
曾以推翻巴沙爾政權及建立哈里發國為目標,後來稱讓敘利亞人決定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