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央行負利率救不了經濟 總裁放風「低處未算低」儲局加息更難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周三在東京發表演講時,指該國的貨幣寬鬆政策可以是「無止境」的,更指若有需要會將負利率調至更低的水平。黑田東彥又指,瑞士、瑞典的中央銀行均已實行負利率政策,認為日本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他聲言,「若有需要,有可能會將現時負0.1厘的利率水平再向下調」。
黑田東彥此前曾多番表示負利率政策不在央行考慮之內,卻態度卻又突然180度轉變,反映央行除了推行負利率挽經濟外之無計可施。黑田東彥於2013年繼任央行總裁一職後,豪言會將通脹率在兩年來提升至2%水平。他其後推出一連串政犒,包括加大量化寬鬆規模買入國債。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自他上任之後已印了約1.7萬億美元的銀紙。
零借貸需求 資金苦無去處
不計後果印鈔,本應會令通脹大升。然而,日本國內的核心通脹(即扣除食物及能源後的通脹)僅為0.1%。央行因此將達到目標通脹的期限押後至2017年3月。究其原因,是錢從來沒有流出實體經濟,無論是實業家抑或投資者均質疑該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以至這筆大規模的新資金根本苦無去處,只好在央行的儲備金內收取接近是0厘的利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兩年提出的「安倍經濟學」,冀用三枝箭分別是貨幣刺激政策、財政刺激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令經濟重回正軌。在日本射出首枝箭後,日本國民以至投資者都對破天荒的安倍經濟學寄望甚深。不過,在第二枝箭射出後,就可以清楚見到日本政府的僵化制度與架構,令到安倍的改革沒有辦法發揮應有的效用。
財政政策可理解為加大政府支出以刺激經濟及創造就業,然而,這些安倍政府支出常用以在地方興建「得物無所用」的大白象工程,以換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華爾街日報》妙論日本的財政刺激政策,「財政刺激政策本應用作對經濟施行結構性改革手術時的麻醉劑,但安倍的自民黨政府卻將它用作毒品來迴避手術」。政府這些支出應可用在更值得的地方,以釋放購買力。例如,日本家庭要為孩子繳付高額學費,政府可以推行高中免費教育,減輕大眾家庭的負擔。
政府投資用不得其所 經濟停濟不前
安倍政府又將錢投放在國內正在老化及低效的農業生產,以津貼該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後對國內農業造成的衝擊。加入TPP後,日本需要降低農產品入口的關稅,協議直接打擊日本本土的農業。不過,與其津貼競爭力不斷下降的農業,何不將津貼該產業的金錢用以加速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能令效益提升,空出來的土地可發展其他產業,令到經濟得以增長。
日本並非首個實行負利率的國家,不單是瑞士、瑞典,就連歐洲經濟狀況最好的德國,雖然難以自行制定貨幣政策,但實際上也出現了負利率。投資者需要付錢買入德國國債,借錢給德國政府沒有息收之餘,還要外加費用。這種情況在歷史中出現的機率少之又少。
環球央行包括歐洲、日本甚至中國,就算不是加碼放水,至少不會是收緊貨幣政策。美國聯儲局去年12月宣布加息,貨幣政策趨向明顯與各大央行背道而馳,結果是令美元強上加強。匯率走強對美國放緩的經濟百害而無一利,出口會因此下跌,以美國為基地的跨國企業的利潤也遭蠶蝕。在此環境下,聯儲局要在調升息率變得難上加難。事實上,當日本央行上周五意外宣布實行負利率政策後,市場立即修正預期,預料儲局年內都不會加息,萬一經濟不似預期般繼續放緩,儲局更有可能要再次減息刺激經濟。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