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力量抬頭 桑德斯科爾賓大熱跑出 揭示民心轉向苗頭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自稱社會主義者的美國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今年異軍突起,一直在民調中追趕前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部份初選州份更有反超前之勢。究竟背後為何會出現如此反常的狀况呢?或許一切都跟2008年金融海嘯有關。

桑德斯正在美國總統大選引起一股左翼旋風。(路透社)

2008年金融海嘯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連續幾年的牛市令投資者以為市場定必會持續景氣,甚至令銀行家不斷放出劣等按揭,最終導致上世紀20年代末大蕭條後最大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為解決這場危機就各出奇謀,但結果投資銀行高層每年仍領取巨額花紅,財富則集中於社會的頂端,而低下階層所受的剝削更為嚴重。

「佔領華爾街」雖然失敗,但為大眾帶來反思。(Getty Images)

桑德斯現象   民眾反思新自由主義

 

在美國,一項持續數年的社會運動「佔領華爾街」就此誕生。「佔領華爾街」與以往的抗爭非常不同,它並非由現實存在的組職在背後統領,可算是工會運動沒落後美國首次大型民眾抗爭。運動令平等,反金融霸權等左翼思想重新浮上水面,在年輕人之間廣傳。解構財富不均的書籍《廿一世紀資本論》在全球暢銷,就可見大眾正在反思目前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並尋找出路。民眾開始質問,一直信奉以自由市場為主,以市場大於一切作為金科玉律的新自由主義在現時是否仍然行得通。這種思潮的躍動亦正好為社會主義者桑德斯今年的大爆發提供最佳土壤。

英國工黨黨魁科爾賓。(路透社)

不少分析拿桑德斯與英國工黨黨魁科爾賓比較。工黨在2015年國會大選後出乎意料地選出人稱「左王」的科爾賓上台,希望他能重塑黨內的左翼形象。在卡梅倫上台前執政十三年的工黨,在貝理雅和白高敦的帶領下走出了上世紀70年代的差劣形象,營造了所謂「新工黨」的形象。但有輿論批評「新工黨」只是延續了戴卓爾夫人的執政方向,成為了新自由主義的信徒,背棄了一直支持他們的工人群體,從金融海嘯時選擇向財困銀行如Northern Rock、RBS等,而不是傳統左翼會做的國有化就可見一斑。

這些中間偏左的派系在金融海嘯後的舉動及其結果,令民眾認為他們已經被現有的權貴吸收,失去改革動力,於是大眾就期望有領袖以更進步的政策振興左翼政治。其實今次歐美民眾的左傾亦有跡可尋,上世紀80年代拉丁美洲深陷經濟危機,由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撰寫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經IMF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成為了拯救當地經濟的教條。豈料拉丁美洲自此成為美國的後花園,支配當地經濟,以致過去廿年中南美各國左翼領袖輩出,歷史果真不斷重覆。

但左翼政治在歐美暫時仍未稱得上一帆風順,事實上科爾賓及桑德斯仍然徘徊於主流政治之外。著名專欄作家格林沃爾德(Glenn Greewald)就分析了目前位於政治光譜中間的派別如何攻擊桑德斯及科爾賓。

著名專欄作家格林沃爾德。(Getty Images)

建制派感威脅    最後階段鋪天蓋地抹黑

 

格林沃爾德認為攻勢可分為7個步驟,首先中間派會裝作尊重左派意見,接著就以戲謔形式攻擊其逐漸壯大的支持者,然後再自嘲在激進意見面前的軟弱。在連串軟性鋪排後,攻擊就會逐漸變強,以性別歧視及種族主義等負面標籤打頭陣,然後再妖魔化其理念,再警告大眾該政治人物會為國家帶來危險。一切手段都無效時,中間派就會使出殺手鐧,以舖天蓋地的抹黑攻勢,將所有時興的負面標籤強加於左翼政治人物身上。格林沃爾德更指英國對科爾賓的攻勢已達到第7步,而桑德斯所受到的攻擊仍停留在第5步,若桑德斯勝出艾奧瓦州初選,情勢就不堪想像。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