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地震後】訪災區看見山嶽文化 政教分離下古剎重建無期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今年4月14至15日,日本九州的熊本和大分兩縣發生了強烈地震。同年夏天的8月15日則為終戰紀念日,也是日本盂蘭盆節的假期,我有機會親身到熊本視察。
從羽田機場飛往阿蘇熊本機場的內陸航班座無虛席,相信有不少乘客都是從東京回鄉探親及掃墓。客艙內及機身上,亦可以發現不少熊本熊及熊本加油等設計圖案。抵達熊本,我的首個目的地是重災區之一的阿蘇地區。
特約記者:張政遠

經歷地震災害的阿蘇神社7月時舉辦系禦田節祭神活動,祭祀隊伍捧著祭品遊行,祈望神明能給土地帶來豐收。

從熊本機場自駕前往阿蘇市,本來車程只需約40分鐘,但地震令多條國道受損,要改行縣道或較崎嶇的山路。在一個高原瞭望台,可以看到有很多地方出現山崩。在東海大學阿蘇校區附近,地震後引發了大規模的山泥傾瀉,一名大學生不幸被山泥埋沒,遺體在8月才被發現。這個校區至今仍未重開,通往校區的道路亦已封閉。從災民的角度來說,當然希望盡快從避難中心遷往臨時房屋,但沿途所見,很多臨時房屋仍在興建當中。

政教分離與山岳文化

抵達阿蘇神社,倒塌了的樓門馬上映入眼簾。國寶級的主建築群,包括本神社、拜殿及神殿等亦受到嚴重破壞。雖然境內興建了臨時的祈禱堂,但災後至今仍未有明顯的重建迹象。早前緬甸及意大利先後發生強烈地震,相信當地政界會全力支持災後寺院的重建工作。

然而,戰後日本有所謂政教分離的政策,所有宗教團體不用交稅,但卻不能從政府獲取任何資助。以我所知,5年前被「3.11」海嘯沖毀了的仙台市淨土寺至今仍未完成重建項目,理由就是因為得不到政府的分毫援助。宗教建築的造價特別昂貴,當地一位和尚曾開玩笑說,惟有把希望寄託在頭獎3億元的彩票上,若果中獎兩次便有資金重建了。

山岳文化仍然到處可見,常有野豬等獵物收穫。

談及神道與佛教,我們可以說前者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後者則是外來的宗教,又稱「蕃神」。自8世紀開始,佛教先後在奈良及京都等政治文化中心得到國家推廣,成為了護國宗教。然而,阿蘇神社的官網卻如此記錄:「根據社記、阿蘇神社創立時為孝靈天皇9年(紀元前282年),大約有2,300年的歴史。」神道的歷史較為悠久,至今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神社有不同的崇拜對象,例如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及祭祀天皇的明治神宮等。另一方面,神道亦與日本的「本土」信仰,特別是山岳文化有關。然而,這個說法要略加補充。

災後維修的古建築。

日本人常被視作「大和民族」,大和是一個地名,現在位於關西奈良縣。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大和民族在稱霸日本之前,日本的群山曾有「山人」居住。山人沒有農業技術,主要以遊獵為生。日本的山區有着與平地完全不同的文化,這是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1875-1962)的重要發現。

重災區鄰近有核電廠

柳田曾在九州及四國旅行,與當地人進入深山。他如此憶述:「在古代,九州的山中有頗為獰惡的人種居住。從歷史可見肥前的基伊郡、豐後的大野郡、肥後的菊池郡等地,被山地包圍便會築城,這便是為了防備山地蠻民而成的隘勇線。」這些山人可能就是日本的先住民族,但他們的存在早已被徹底消滅。阿蘇巡禮之後,我特別走訪了位於宮崎縣的椎葉村。該村的民俗博物館展出了山區的生活及柳田國男的書信等,非常有參考價值。館旁有一棟名為「鶴富屋敷」的古民家,有300多年的歷史,被評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當中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話說平家與源氏開戰,平家一行戰敗後逃到位於深山的椎葉村。

源氏的家臣那須大八郎奉命到椎葉村追討平家殘黨,但發現他們已不敵視源氏,於是便留下與他們一起生活,甚至愛上了平家的鶴富姫。二人正要開始幸福生活的時候,源氏卻要那須大八郎打道回京,那須大八郎惟有與鶴富姫道別……我本來打算趕路至水俣市,了解水俣病(水銀中毒)的歷史與現況,但我決定在椎葉村的鶴富旅館留宿,感受這個日本最後的世外桃源。九州地區擁有不少有別於大和的傳統文化,巡禮的目的就是要重新確認那些被遺忘了的傳統,以及反思文化的多樣性。

到處仍然見到未有處理的震後災場。

在返回熊本車站之前,我特別前往了重災區益城町。眼見多處樓房倒塌,實在難以相信這是發生在日本這個防災意識極強的國度。

的確,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近日颱風獅子山吹襲日本東北及北海道,帶來人命傷亡及財物破壞。熊本今年亦先後經歷地震、颱風、豪雨及酷熱等天災,可幸暫沒有出現如福島核災之類的人禍。但畢竟只是一個偶然。熊本縣以南的鹿兒島縣便有一座川內核電廠,該核電廠在地震發生後竟然沒馬上停止運作,電力公司罔顧安全的做法本來有機會引發嚴重的人為災難。地震及海嘯後10年左右,大概會有復興的成果,但福島向我們展示,核災的遺禍將跨越世代。剛出任鹿兒島縣知事的三反園訓要求暫停川內核電廠的運作,我們即管觀察這位知事能否抵抗由政界、財界、學界、傳媒組成的「原子力村」勢力。

當地到處可見到震後重建計劃的工程。
通過阿蘇校區災區的路仍然封閉,要管制行車。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