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大爆炸】疫情、經濟、政治不穩 多災多難的國家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8月4日發生大爆炸意外,導致數以千計民眾傷亡,目前未知事發原因,但事件令當地本身多災多難的困窘雪上加霜。無論是經濟和政局都長年不振,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黎巴嫩的情況可謂諸事不順。

黎巴嫩近年經濟失衡,債務佔GDP的比例在全球排行第三,僅次於日本和希臘;失業率高達25%,全國有近3成人口都是活於貧窮線以下。當地央行向本地商業銀行借貸償還債務,以及穩定與美元的匯率,但同時政府卻無法提供電力和衛生等日常服務,惹來民眾不滿,他們批評當政者長年只顧自肥,沒認真應對當地的問題。

黎巴嫩一名消防員在貝魯特爆炸現場進行滅火工作,但當地消防部門則長期面對裝備不足的困境。(Reuters)

當地在2019年10月出現外匯不足問題,導致貨幣貶值,小麥和能源進口商要求以美元作為交易貨幣,工會於是發起罷工。政府同時扭盡六壬增加收入,包括向煙草、汽油、甚至是WhatsApp等通訊軟件的通話服務徵收稅項,但在劣評如潮的情況下撤回,惟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已達沸點,紛紛上街示威,令獲西方國家支持的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政府倒台。

疫情加速經濟疲弱

迪亞卜(Hassan Diab)出任總理後,指當地的外匯儲備陷入嚴重水平,因此以保障必須外匯用於進口必需品為由,宣布國家破天荒進入債務違約。

而到了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黎巴嫩政府在3月實施居家令,一方面可以將反政府示威者絕跡街頭,但同時令當地的經濟危機雪上加霜,更反映社會福利制度的不足。企業倒閉潮不斷,當地貨幣的貶值問題日漸嚴重,導致民眾再次上街。即使政府在5月放寬抗疫限制,大家都沒法負擔物價高騰的困境。另外確診人數亦急升至超過5000人,為本身物資不足的情況增添壓力。

黎巴嫩經濟政策失衡,加上各宗教勢力各自而戰,令當地民眾受罪,因此示威場面此起彼落。(Reuters)

黎巴嫩式「三權分立」

黎巴嫩另一個局勢不穩的原因,與當地的政治體制不無關係,當地各宗教勢力在1943年簽署協議,將總統、總理及國會議長三大權力核心分別交由天主教、遜尼及什葉派穆斯林掌權,國會議席亦是由天主教徒及穆斯林「平均分配」,因此不難想像他們各自為政的情況,貪污問題非常普遍,在全球廉潔排行榜排倒數43,而且亦易於成為外國勢力的干預目標。

在貝魯特爆炸事件後,獲伊朗支持、被視為黎巴嫩最大勢力的政黨及軍事組織真主黨(Hezbollah)呼籲各派系團結越過這場災難,可是在悲傷過後,大家可能再次依然故我,令黎巴嫩的前景難以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