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關係如履薄冰 核電廠投資合作或化為泡影?
為了回應《港區國安法》生效,英國7月20日宣布暫停執行與香港的引渡協議,並禁止武器出口。中英關係原本已經因為華為問題變得緊張,如今香港議題導致局勢雪上加霜。保守黨和工黨議員甚至要求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政府徹底修改對華政策,中國對英國核能投資或成為下一個目標。
議員要求徹底修改對華政策
外交大臣藍韜文(Dominic Raab)到下議院公布有關措施,獲保守黨和工黨議員歡迎。不過部份議員要求對華採取更加強硬的姿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圖根達特(Tom Tugendhat)質疑藍韜文尚未針對新疆問題作出任何宣布。關注香港事務的保守黨議員西利(Bob Seeley)也指,英國需要對兩國關係作出重大調整。
影子外交大臣藍麗珊(Lisa Nandy)促請政府於多方面採取行動,例如檢視中國對英國核電廠的投資,並對港人赴英持更加慷慨的態度,照顧未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年輕人。她形容,這必須標誌一個更具戰略對華政策的開始,以及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所提倡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結束。
核能合作或難產 中英「黃金時代」結束?
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標誌中英「黃金時代」的開始。英國歡迎中國大舉投資,包括足球會、電影、教育和能源。但種種原因導致西方國家對中國起了戒心。
正如華為問題一樣,中英核能的關係錯綜複雜。中國廣核和法國電力公司(EDF)合作投資興建多間核電廠,包括造價200億英鎊的欣克利角C核電站(Hinkley Point C)、賽茲韋爾C核電站(Sizewell C)和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Bradwell B)。中廣核佔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逾六成股權,將會是中國於西方國家擁有的首間核電廠。
兩國合作本來對雙方也有利。一方面,英國可以增加能源供應,追趕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同時無需支付現金;另一方面,英國監管標準得到國際認可,中國成功建設核電廠有助打進其他外國市場。
隨中英關係變得緊張,有英國專家形容,中英核能合作關係形同「計時炸彈」。英國國內有人提出限制中國投資核能和其他重要基建的份額,減低北京干預的風險。中國也有機會退出核能合作,作為報復。屆時英國將被迫尋找替代的投資者,甚至自行買下股份,否則核電廠將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