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居家辦公不再陌生 「新日常」改寫商業區經濟生態
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不再是新鮮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迫使全球大小企業推行減少社交接觸的措施,包括要求員工居家辦公。雖然部份地區疫情開始放緩,經濟活動陸續恢復,但不代表一切將還原到疫情前的景況。居家辦公或成為新常態,商業區人流減少甚至改寫區內的經濟生態。
美國科技巨擘Facebook上周宣布大部份員工可以繼續居家辦公,直至2020年底。Google母公司Alphabet計劃最快6月讓15%員工重回辦公室,不過同時容許大部份員工繼續居家辦公,或直至年底。Twitter甚至准許員工自由選擇居家辦公「直到永遠」。
↓↓↓想看更多Twitter總部或辦公室的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一場世紀疫症迫使企業開拓新出路,成就居家辦公的新常態。多得Zoom等工具,居家辦公變得輕而易舉。全球擁有198間辦公室的繁德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有約95%員工居家辦公。公司利用虛擬專用網絡(VPN)容許員工遙距連接網絡,並向缺乏可靠家居Wi-Fi的員工提供無線熱點。
公司首席風險總監蒙塔納(Greg Montana)透露,如果員工居家辦公富有成效,公司想提供所需的工具。對於重開辦公室的計劃,蒙塔納預計首階段將於第三季末或第四季初開始,讓不想感到與世隔絕或工作效率未如理想的員工率先重返辦公室。
「天價」辦公室不划算
只是真的有必要讓所有人回到擠迫的辦公室嗎?以美國紐約市的曼哈頓(Manhattan)為例,市內三大商業租戶巴克萊(Barclays)、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高層不約而同認為,很可能不會要求所有員工回到寫字樓辦公。
三大銀行是紐約市的經濟支柱,僱用逾2萬名員工,合共租用佔地逾1,000萬平方尺的辦公室。巴克萊行政總裁斯塔利(Jes Staley)表示,將7,000人安置在一棟大廈的觀念或者已經成為過去。既然居家辦公可行,加上公共衛生風險仍然存在,花費「天價」租用曼哈頓的辦公室自然變得不划算。
人流減少拖累周邊經濟
居家辦公除了改變職場文化,也可能改寫區內的經濟生態。商業區人來人往,帶動附近的經濟活動,例如交通系統、基礎建設、食肆等。房地產稅同時貢獻紐約近三分一的收入,支付基本服務的開支,包括警察、收集垃圾和修路。稅收減少將引發市政府的財政危機,阻礙復甦,造成惡性循環。
位於曼哈頓的唐人街可說是最佳寫照。唐人街雖然不時吸引遊客到訪,不過很多餐廳和商店還是主要依賴金融區以及附近法院和市政大廈的員工光顧。54歲的李先生(Jan Lee,音譯)是區內兩棟混合用途大廈的業主,有三個商業單位租戶,其中一戶化妝品店自1月起已經無交租,連同另外兩戶餐廳也無力繳交5月的租金。李先生的25萬美元物業稅帳單7月1日到期,也無力負擔。他指,不知道疫情過後唐人街還會否存在,形容這樣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