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外交政策》刊文:世衛如何變成中國共犯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4月2日刊出題為〈世衛如何變成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共犯〉的文章,分析北京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影響力。文章提到,中美國際角力已經延伸到公共衛生領域,並形容新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便是北京的夥伴。
文章指出,世衛從中國獲取資金,並於多個層面依賴中國共產黨,北京從起初已經成為引領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世衛不加批判重覆中方有關疫情的資訊,無視台灣醫生的警告。直到兩人會面後,世衛才宣布將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世衛專家之後才獲准訪華。
報喜不報憂 無視負面影響
世衛也熱衷於傳播北京的訊息。組織專家訪問中國後撰寫報告,盛讚北京的防控措施。不過世衛卻忽略負面外在影響,例如經濟損失、未能治療非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災難和人權代價。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認為,中國黨政府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引導世衛關注中國抗疫的正面部份,忽略負面部份。他指,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雖然無視早期失誤,以及抗疫措施的個人、社會和經濟代價,但當世衛正面描繪中方,文宣也顯得可信。
文章提到,世衛的確對問題視而不見。例如世衛發言人曾指中國通報並隔離所有經實驗室確診的患者,但中方4月初才公開無症狀感染者,而無症狀患者也符合世衞的確診定義。對此世衛的解釋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報告準則」。另外文章指出,未知訪華的世衛專家是否充分了解實際情況,世衛亦未有在報告列出實際公眾參與的管理方式。
世衛不加批判 與北京統一口徑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的學者奧爾貝里(Mareike Ohlberg)認為,世衛和中國極度統一的口徑是警號。大部份訪華專家團的國際成員缺乏語言能力,也不熟悉中國。奧爾貝里指,世衛的聲明顯然深受中共影響。她表示,很多專家從最初不加批判重覆來自北京的資訊,並宣講對世衛和中國政府的信心,對此感到意外。世衛報告合理強調武漢市民的英雄奉獻,「不過重要的是世衛不要矮化自己成為中國政府的工具」。奧爾貝里也指,中國政府不想外界知道,人民遭受什麼苦難。
英格蘭公共衞生局(Public Health England)和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的公共衛生專家達爾(Osman Dar)指,中國與其他試圖擴展影響力的國家無異。他表示,世衛的誕生是出於殖民時期歐洲列強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以及美國擴張主義政策。自此,世衛由西方強國控制和影響,過去20年,中國等國家開始於全球衛生領域增加影響力。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主任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認為,從人權角度而言,「威權主義對健康有害」,「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清楚了解病毒如何傳播,誰人死亡和其死因,以及誰無法獲得治療」。她表示,現在世界正在承受中國政府審查制度的後果,「這個問題不止現在會出現,將來也可能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