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新幹線3月開業 缺乏競爭力 恐成大白象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現時往返北海道最簡便的方法是乘搭飛機,但3月26日北海道新幹線正式通車後,旅客將可從東京乘車直接前往。然而北海道新幹線自計劃至今,經歷近半世紀爭議,特別是踏入21世紀後,不少人也質疑北海道新幹線還有沒有存在必要。到底最後這個耗費萬億日圓的新幹線,最後會否落得「大白象」下場?

即將行駛北海道新幹線的H5系列列車。(東洋經濟)

現時往返北海道最簡便的方法是乘搭飛機,但3月26日北海道新幹線正式通車後,人們將有多一個選擇前後北海道。日本國內兩大航空公司日航和全日空認為,北海道新幹線將不對業務產生影響,兩公司董事長在美國接受日本傳媒訪問題均表示,將維持東京飛往北海道的航班服務。

安中榛名站外,平均每日都沒有1個人使用(網上圖片)

山區新幹線站​長年空置 經典浪費例子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在70年代提出「日本列島改造論」,大力發展基建,利用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可是大量興建無視了實際需要,做成大量的大白象工程。

一個經典例子是日本北陸新幹線沿線,一個名為「安中榛名」的車站。該車站位於群馬縣安中市一個山區,但安中市只是一個人口不足6萬的小鎮。據統計該新幹線站一日使用率不足300人,為全國最少人使用的新幹線車站之一。

亂起鐵路曾帶來逾萬億日圓赤字

日本國內在1960年代起展開「鐵路爭霸戰」,地方政府為聯合國會議員,在全國各地建設鐵路。雖然日本鐵路今天之所以能貫通全國全因當年所賜,但亂起鐵路導致日本國鐵嚴重虧蝕,最高峰時期更出現1萬億日圓赤字。國鐵民營化正是因此而起。

1987年國鐵民營化的一個宣傳海報(網上圖片)

1980年代起日本國鐵決定走向民營化,停止了多項新建項目,可是已投資的只能繼續硬着頭皮完成。然而日本自泡沫經濟爆破後多年仍無起色,伴隨人口下降偏僻地區鐵路使用率持續減少。部份路段只能依賴市中心收益或政府支持,北海道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截至2014年JR北海道虧蝕超過100億日圓(約6.8億港元),其中留萌線的營業額為每100日圓倒貼4161日圓。因此建設北海道新幹線到底能為當地帶來多少利益,以至新幹本身能否保持收益,成效備受質疑。

北海道新幹線新函館北斗站。(網上圖片)

無票價優勢之餘更花時間

據《朝日新聞》報道,由東京前往九州福岡的新幹線與飛機的使用比例是8:92,搭乘飛機的比例遠比新幹線高,過去新幹線建成對國內航線影響有限。

以時間計算,由東京前往新函館北斗站所需時間最短4小時9分鐘,但由於需要轉車關係,前往函館所需實際時間是4小時30分鐘左右。而由東京搭乘飛機飛往函館,連同前往羽田機場等轉車時間僅需3小時。

北海道新幹線預告主頁(網上圖片)

更離譜的是由東京乘搭新幹線前往新函館北斗站,車資一程為22690日圓(約1600港元),和由東京搭乘飛機飛往函館無大分別。在票價無優勢且還要花更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下,難見北海道新幹線有太大競爭力,無怪日航與ANA均表示無需擔心新幹線出現會讓旅客減少。

地域振興能抵銷一切?

儘管不利因素不斷,但日本國內仍有人支持興建新幹線,當中包括《里山資本主義》、《通縮的真相》的作者、日本總合研究所研究員主席藻谷浩介。藻谷認為:「北海道新幹線有存在意義。」

總合研究所研究員主席藻谷浩介(每日新聞)

藻谷指,「日本現超過100萬人口的城市中,只餘下札幌仍未接通新幹線。新幹線開通並不只有交通便利的意義,由新幹線帶來的運輸網絡能帶動沿線刺激發展。」他以九州與中國(日本地區名稱)各地在近年發展為例,說明新幹線通車後帶來的好處。

其中藻谷指出要點,在冬季下雪季節飛機因天氣問題經常出現延誤,對商務旅客構成不便。同時新幹線能減少上落麻煩,對高齡者是一大方便。

然而,如此的優點能否抵銷低競爭力,以至低使用率帶來的潛在虧損,依然有待觀察。不少人都對北海道新幹線不抱期望,至今熱切期待北海道新幹線通車的,恐怕只有日本的鐵路車迷而已。

(註:北海道新幹線於3月26日只是部份開通,直通札幌的鐵路預計2030年後才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