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揆斥私校離地銳意改革 「每人都應有公平機會讀最好學校」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在英國,最優秀的學校均為私校,可是私校學費升幅遠超通脹或打工仔收入,一般家庭根本難以負擔,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直斥學費高昂的私校「完全離地」,銳意大刀闊斧改革教育制度。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出身的文翠珊,計劃開設新一批文法中學,以及准許部分學校轉為文法中學,讓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一樣有機會在優秀的學校就讀,提升社會流動力。

文翠珊計劃增加文法中學數目,讓更多來自低收入家庭學童,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Getty Images)

文法中學即是指由國家直接資助的學校,學童在11歲時只要在考驗文字、數學和理解力的11+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即可入讀。1960年代文法中學全盛時期,全英1300所文法中學有四分一當地學童就讀,後來主要由工黨政府倡議下,逐漸被綜合中學(Comprehensive School)取代。雖然同為國營學校,但目前有九成學童就讀的綜合中學,不設成績入學門檻,於是富裕家庭紛紛將子女送到私校就讀。目前全英只剩下167家文法中學,共有16.3萬學童就讀,佔總學生人數5%,在威爾斯和蘇格蘭,文法中學經已「絕種」。

文翠珊指出,現時英國的教育制度向富人傾斜,有違公平原則,「我們容忍這個不公平的制度太久了,現在只有住在高樓價、富有一群,可以選擇入讀好學校。這並不符合我們對社會流動性和信念,只要夠優秀,每個人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入讀最好的學校。」因此她決意改革現有制度,讓所有小孩都有同樣機會,接受良好教育。

設成績收生門檻的文法中學,質素較綜合學校高,但數量實在太少。文翠珊計劃在新開設的文法中學,為貧窮階層學生預留一定比例學額,甚至要求學校在低收入家庭集中地,開設該文法中學的直屬小學。而打算增加學費的大學,文翠珊將要求他們開設新中學,或接收經營不善的中學。

這勢成英國近五十年來,最重大的教育制度改革,肯定帶來不少爭議。反對派工黨固然會反對,但保守黨內,亦不見得全面支持文翠珊的決定。數個月前,前首相卡梅倫才肯定地強調,「文法中學根本沒有談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