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變身「中國矽谷」 杭州發展創新產業成推擴模式

撰文:余偉邦
出版:更新:

今次G20峰會,中國選定在杭州舉行,一大原因就是配合今次峰會強調的「創新」主題。作為阿里巴巴的總部所在,杭州已變身成「中國矽谷」,中方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向其他國家闡述杭州發展創新產業的模式和經驗。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陪同印尼總統伉儷,介紹阿里巴巴在杭州的總部。(路透社)

自從阿里巴巴1999年在杭州成立並逐漸建立其商業王國以來,杭州就和互聯網科技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阿里巴巴的成功發展,加速了全國新信息經濟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向杭州遷移,不但確立了杭州「中國矽谷」的地位,也大幅推動了當地GDP增長,而當地政府又再利用財政上增加的收入,通過創業基金和稅務減免等政策,積極協助當地的中小型創新科技企業的發展,使杭州成為持續成長的創新型城市。

圍繞着阿里巴巴和其旗下的淘寶與支付寶為中心,杭州創造出其獨特互聯網生態系統,當地的電子商務產業已形成龐大的產業鏈和企業群,並且將電子商務產業深深植入杭州市民生活的各個層面,我們彷佛在這個江南古城看見了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雛形。近年國內外經濟發展進入瓶頸,杭州式的創新型經濟發展形式或將為未來各大城市的中長期經濟發展確立新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周六出席廿國商界峰會。(路透社)

區域連動建產業鏈​ 一部手機遊全市

當其他國際化大都會如紐約、東京和香港等正在為如何更新與推廣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交易煩惱時,杭州卻後發先至,僅用幾年的時間便建成了世界級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以香港和日本為例,雖然在1990年代已開始發展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交易系統,可經過多年仍不能達至出門不用帶錢包的程度。阿里的急速發展促使杭州成為電子商務之都,除了衣食住行外,連看病、買菜、遊古蹟都可以用手機結帳,實現了手機支付走遍全市的智慧型城市計劃。杭州在聯網交易消費領域的領先也造就了大量本地中小型企業的創新浪潮,大量創業公司選擇杭州作為基地,吸引了全國最優秀的互聯網人才來到杭州,為當地的互聯網產業的持續發展保留了人才實力。

杭州在智能科技化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許多杭州周邊地區內的傳統產業鏈都向智能化、電子化轉型升級,使區內生產製造行業全盤改革,實現工業創新。通過互聯網交易聯結全國龐大的製造和加工的中小型企業,阿里利用互聯網構建了全國性的中小型企業新生態模式,其中收益最多的也正是離阿里總部杭州最近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杭州下屬的桐廬縣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快遞業之鄉,為淘寶這家全球最大的網絡商送遞包裹,桐廬縣的快遞產業佔據了全國快遞行業過半的市場份額,年營業突破百億元。

臨近杭州的義烏市也搭上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帶動和影響下,義烏出產的小商品能快速的出口至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為當地帶來超過百億元的收入。而隨着「義新歐」中歐班列實現雙向運行,便捷、快速和低成本的全球物流體系正在義烏逐漸成型。

北方的烏鎮則積極引進融入「互聯網+」元素,發展各類如互聯網醫院、互聯網政務、智慧旅遊、智能交通間等產業,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也令浙江省信息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速。

習近平歡迎來訪的南非總統。(路透社)

杭州經驗有局限

杭州目前已成為浙江省互聯網產業建設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和吸納外來人才最多的城市。阿里巴巴一家企業因當地政府的扶持而壯大,從根本上改變了杭州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產業活動,並將影響力伸延至長三角經濟圈。這樣的協同發展模式值得國內其他地區借鏡。當然,像杭州這般全方位配合與扶持單一企業的做法能否全盤套用在其他城市,仍存在一定疑問。政府政策過於向一方傾斜或會激發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不滿,引起內部矛盾,而且城市的急速發展往往會推高當地的物價,這些都令已經有一定發展規模的城市難以倣效。因扶持之利乘勢而起的企業會否在未來形成壟斷,反過來窒礙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值得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