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逝世|從日不落到英聯邦 帝國由盛轉衰的新路向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自1952年接手管治英國,多年來「事頭婆」帶領英國走過高高低低,協助這個由盛轉衰的帝國找到新道路。
1952年2月6日,伊利沙伯公主父王喬治六世壯年病逝,當時正與丈夫、愛丁堡公爵菲臘(Prince Philip)代父出訪非洲肯尼亞(Kenya)的她即時繼任,成為英國歷來第六位女王。27歲的公主變成女王,負起國家重擔。
伊利沙伯二世接手之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數年,曾經被稱作「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已由盛轉衰。創業難守業更難,面對國力日衰以及全球掀起去殖民化浪潮,英女王在內要維持國家穩定,在外要保持國家在全球勢力。
↓↓↓更多英女王的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大英帝國衰落
據估計大英帝國全盛時期,地球上每4個人就有一個是英國人,不過帝國自1947年印度獨立後逐漸瓦解。60年代,由非洲到亞洲,英國在起義及反抗聲中放棄一個又一個殖民地。
伊利沙伯二世以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概念,將昔日的前殖民地和友好國家拉攏在一起。1961年她出訪英聯邦國家加納(Ghana),更奠定英聯邦的友誼牢不可破。
當年英國國會及民眾都不希望她前往當地,擔心她人身安全受威脅。她啟程前5日,加納首都阿克拉更發生炸彈爆炸。但英女王力排眾議,稱不會害怕。
結果這次行程非常成功,她有如定海神針,鞏固英聯邦的組織力,亦證明即使她是權力有限的君主,仍可在世界舞台上發揮作用。
北愛爾蘭的麻煩
愛爾蘭人1922年成功爭取獨立,但以新教徒人口為主的北方6郡仍由英國統治,當地的天主教徒猶如二等公民。1968年北愛出現一連串民權運動,最終因警察鎮壓而激化成大型騷亂,英軍更不時針對天主教徒。
1972年「血腥星期日」,英軍射殺14名手無寸鐵的和平示威者,隨後衝突不斷,各派各自成立武裝組織,以暗殺、炸彈襲擊敵對陣營。一筆又一筆血債之後,英愛兩國70年代起展開和平進程,卻因北愛衝突雙方不肯讓步而多次難產。
1998年耶穌受難日,英愛兩國政府連同分別代表共和派及保王派的北愛8大黨派簽訂《貝爾法斯特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 ),雙方解除武裝,共同組建自治政府,終於結束長達30年的「大麻煩」(The Troubles)。
英女王2011年在都柏林訪問期間,首度公開談到「大麻煩」;2012年,她與曾領導愛爾蘭共和軍、北愛爾蘭前副首席部長麥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首次握手,標誌北愛和平發展重要時刻,亦是這位君主與分離主義者和平新時代的開始。
時代的終結
君主立憲制度下,「事頭婆」沒有實權,只是形式上的國家元首,卻演活了何謂一國領袖。放諸21世紀,她的地位、魅力及能耐仍是無與倫比。她的離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就如她當年接手英國一樣,亦為新時代掀起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