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土地權纏訟近70年裁決出爐 印度教徒勝訴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印度北方邦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為當地一處清真寺遺址的擁有權纏訟近70年。印度最高法院11月9日裁定,印度教徒勝訴。

當地印度教和穆斯林團體爭奪位於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阿約提亞(Ayodhya)市內一處僅1.1公頃的土地擁有權。此處是約27年前遭破壞的巴布里清真寺(Babri Masjid)遺址,但同時被印度教徒視為宗教聖地。

印度寺廟爭議:阿約提亞的印度教徒觸摸牆上的印度教三大主神像。(AP)

考古報告證清真寺下有印度古廟殘骸

連同即將退休的首席大法官戈戈伊(Ranjan Gogoi)在內的5名法官一致裁定,土地擁有權歸於一個印度教團體。

法院引述印度考古局(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的報告指,有證據顯示清真寺建構下存有印度古廟的殘骸,故裁定土地該屬印度教徒。法院指穆斯林團體將獲發另一片土地興建清真寺,並指示中央政府應成立信託基金來管理和監督印度寺廟興建。

印度寺廟爭議:當局一度擔心裁決仕觸發騷亂,派遣約4000名準軍事部隊成員弁備,並在馬路設置路障。(AP)

這片觸發重大爭議細小的土地原為巴布里清真寺,該寺始建於1528年,但在1992年12月一場印度教徒大遊行中遭夷爲平地。事件導致全國多地發生暴動,約2000人死亡,當中大部分是穆斯林。

部分激進的印度教徒聲稱,信奉伊斯蘭教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君主巴布爾(Babur)在該處拆毀一座印度教古廟後,才興建巴布里清真寺。他們又認為,清真寺的遺址印度教重要神祇之一羅摩(Lord Ram)的出生地,屬於印度教的聖地。

印度寺廟爭議:照片於1990年拍攝,顯示被拆毀前的巴布里清真寺。寺外有一名保安部隊成員駐守。(AP)

早在1950年,已有宗教團體就此問題提出訴訟。印度教組織「無念教派」(Nirmohi Akhara)1959年就該處的擁有權正式申請法院裁決,此後「羅摩神廟-巴布里清真寺」案便纏訟至今天。

印度政府在裁決前擔心會觸發大型騷亂,增派了4000名準軍事部隊戒備。大批商店關門,學校也停課數天;部分城鎮更一度中斷網絡,防止謠言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