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鋰電池之父」榮登歷來最老得主 97歲仍埋首實驗室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諾貝爾委員會10月9日公布3名化學獎得主,表揚他們對研發鋰離子電池的成就。得獎者之一、現年97歲的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成為歷來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他至今仍埋首大學實驗室,孜孜不倦地進行研究。

古迪納夫在1970年代研發新的鋰離子電池化學方程式,提出利用鈷氧化物製作電極,大大提高了電池生產的電力,也徹底改變了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向。如今眾多無線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以至太陽能板等都使用了鋰離子電池。

他得獎後在倫敦出席新聞會,表示沒有預計能夠得獎,但形容「生命充滿驚喜」,對此感到十分高興。他會上要求記者問話時提起聲線,好讓他的「老耳朵」聽到。

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得獎後在倫敦皇家學會出席新聞發布會,精神看起來不錯。(Reuters)

這名最年長的諾獎得主目前仍在德州奧斯汀大學科克雷爾工程學院(Cockrell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實驗室內進行研究,並致力於探索物料科學的邊界,希望能發明更省電和可持續發展的電池材料。其團隊近年就成功發現一些稱為「普魯士藍類化合物」(PABs)的物料,能夠更安全地應用在鈉離子電池內。

他2016年接受《芝加哥大學雜誌》訪問時曾表示,自己已經學會接受驚喜,強調不應持有先入為主的看法,或者不要因一些聽起來可行的方法而閉上自己的腦袋。

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2011年獲美國頒發國家科學獎(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這項殊榮。(AP)

在古迪納夫之前,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是2018年物理學獎得主阿什基恩(Arthur Ashkin),憑着「光學鑷子(optical tweezers)」而獲獎,時年96歲。無獨有偶,古迪納夫與阿什基恩雖年屆耄耋,但仍埋首實驗室,後者更曾經表示因為忙着寫論文而無法接受訪問

古迪納夫1922年生於德國,194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數學系,並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二戰期間為美國陸軍擔任氣象學家,曾跟隨領導「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的宇宙射線學家辛普森(John A. Simpson)等人學習物理。

他畢業後曾加入麻省理工及牛津大學等繼續研究電池,他除了研發在電池中利用鋰鈷氧化物外,也在電池中使用鋰鎂氧化物和磷酸鋰鐵等物料,至今分別應用在電動汽車和眾多電動工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