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拆局】釣魚島「大突襲」  中國緣何點燃第二波攻勢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中日釣魚島爭端時隔4年重新升溫。自8月5日至8月13日, 400餘艘中國漁船和20多艘中國海警船雲集釣魚島海域,持續不斷在釣魚島毗連區域航行。從漁船的規模看,這顯然不是漁民的突然行動,而中國公務船只是在毗連區出現,似乎不為宣示主權而來。中國緣何發起這次「突襲」?

中國漁船和海警船日前大規模駛到釣魚島附近海域,但卻「過門不入,似乎不僅為宣示主權而來。(美聯社)

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14日報道,日本政府已決定開發地對海導彈來保護未與本土相連的島嶼,其中就包括尖閣列島(即釣魚島)。這種地對海導彈打擊範圍達300公里,有望於2023年部署在沖繩的宮古島,射程足以覆蓋釣魚島。報道稱,日本此舉意在增強遠程打擊能力,以遏制中國在釣魚島附近的行動。

船隊「過門不入」 非宣示主權

而在此幾天前,自8月5日開始至8月13日, 400餘艘中國漁船和20多艘中國海警船雲集釣魚島海域,持續不斷在釣魚島毗連區域航行。日本對此連番抗議,然而每次提出抗議後,中國反而會增派公務船。日本外相岸田文雄9日召見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發起抗議,並與中國外長王毅展開電話會談。

程永華在與岸田會見結束後再次強調了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並稱中日應該基於共識,不要讓事態擴大與復雜化。而早在6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就表示:「中方正在採取措施妥善管控有關海域的事態,我們強烈希望日方恪守雙方有關原則共識精神,冷靜看待目前事態,不要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緊張和複雜化的行動。」

解放軍「八一」期間在東海舉行大規模演習後,中日釣魚島爭端時隔4年重新升溫,而這次貌似卻是由中國採取的主動。從漁船的規模看,這顯然不是漁民的突然行動。

如果中國是為了宣誓主權的話,那麼此次派出的公務船應該全部派到釣魚島12海里以內,為何絕大多數的公務船卻是在毗連區出現?如果說中國是為了宣誓主權,那麼為何中國只是增加了海警船的和漁船的數量,卻沒有像此前那樣派出轟炸機巡航?中國已經通過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改變了與日本在釣魚島的攻守之勢。所以,宣誓主權這一解釋,恐怕並不盡然。

警示日本勿再插手南海

中國此舉,應該是在東海用航行自由的方式讓日本徹底在南海息聲。北京是在以此警示日本,「切勿在南海渾水摸魚,唯恐天下不亂。你我在東海還尚未完事」。

在南海問題上,日本一直以來動作表態不斷。此前在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訴中國案)上,主動在所謂「對華包圍圈」裏充當旗手的角色,試圖通過南海仲裁案製造對中國不利的因素,從而擴大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仲裁案結果公布之後,當中國、美國、菲律賓以及東盟一致為南海局勢降溫之時,日本仍高調批評中國違反國際法,要維護航行自由,尤其是「航行自由」,認定中國違反國際法、違背航行自由。

對於這類舉措,中國方面以組織大批漁船前往航行的應對方式可以說是無懈可擊的。《韓非子.難一》中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典故,中國此次的行動正是如此,既然對方高舉「航行自由」的口號,那中方便也以公務船和漁船在釣魚島航行。且不論從中方的立場出發,按照駐日大使程永華的說法,釣魚島本就是中國領土;即使是從日本角度來看,中國公務船和漁船在尖閣列島附近海域的行動也是無可厚非、完全符合國際法的。需要知道,就連日本外務省及日本海上保安廳都承認,根據《日中漁業協定》,日方允許中國漁船在毗連區附近海域作業。

安倍炒作中國威脅 增釣島軍防

近年來,以安倍內閣為核心的日本政壇在輿論上大力渲染「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對日本日益逼近的直接威脅。這一切的本質是日本為強化軍事體制改革和軍力建設而必做的前期鋪墊。自2013年底出台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防衛大綱開始,日本就明確地將中國作為防範對象,加強了在西南諸島的「離島防禦」基本軍事方針。「中國單方面發展非對稱軍事能力,試圖以強力改變現狀」的論調,則被日本作為這一方針的宣傳口號和合法性來源。

實際上,日本的目的絕非單純防範所謂「中國威脅」。從短期來看,日本是要在東海和釣魚島一線謀求戰術優勢,確保戰略平衡向日本的傾斜。14日《讀賣新聞》報道的導彈部署,就是最好的例子:藉中國威脅為由,行軍事部署之實。而從長期來看,安倍內閣所希望做的還是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製造地區不穩定因素,從而獲得修憲的支持,達到為自衛隊解綁,乃至為日本擺脫二戰後「和平民主的束縛」,締造一個正常化的國家。這類鋌而走險的做法必須遭到譴責和提防,但是周邊各國在與其打交道時也應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以免反而助其成勢。

撰文: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