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體餐廳風潮吹到英澳日 挑戰身體禁忌的社會實驗
幽暗的燭光、輕柔的背景音樂、簡樸自然的裝潢、簡單而精緻的食物。在不經雕琢的原木餐桌上,客人一絲不掛地用餐和閒聊,侍應也寬衣解帶,為客人端上食物——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間裸體餐廳Bunyadi,6月初進駐倫敦一處神秘地方,隨即成為全城熱話,不少英國人都爭相體驗,以致一位難求。
無獨有偶,在地球的另一邊,澳洲和日本亦引進這股裸食熱潮。為何這3個國家忽然吹起「裸食風」?裸體餐廳究竟什麼葫蘆賣什麼藥?客人又希望從中得到什麼?
「我不想它完結,每一刻的體驗都棒極了。最純粹的自由,絕頂的工作人員和環境,無可挑剔的食物,任何人都會一試難忘。」來自英國的Harriet Starling在社交網站Facebook分享他的裸食體驗,並對此讚不絕口。
Harriet口中所講的正正是英國首間裸體餐廳Bunyadi。它位於倫敦地標碎片大廈(Shard)數個街口外的一個寧靜街角,不但位置隱蔽,餐廳負責人還刻意選用了全黑色、不透光的玻璃窗,盡量保持低調。
解除束縛 回歸自然
Bunyadi在印度語是「基本」、「自然」和「原始」的意思,顧名思義,餐廳主張顧客解除生活中一切有形無形的束縛,享受真正的解放。為了貫徹這個宗旨,餐廳完全不用電,以蠟燭照明、用柴火代替煤氣爐或電磁爐煮食,選用未經加工的食品,以手造的陶瓷器皿盛載食物,以及使用未經雕琢的原木餐桌和椅子,可謂名副其實的回歸自然。
至於餐廳裏面有什麼乾坤?一踏進大門,是一個小型酒吧。你可能會好奇,怎麼這裏的客人全都衣著整齊,說好了的裸體餐廳呢?原來餐廳分為裸體區和非裸體區,不願赤身露體的客人可選擇留在這裏用膳。
想感受另一番體驗的客人,就要經過走廊前往更衣室。根據餐廳規定,客人除了要脫去衣服,換上餐廳提供的浴袍,還須交出所有電子裝置,一來是要防止有人偷拍,二來要貫徹餐廳「回歸自然」的主題。
崇尚自然 釋放自我
各人換上浴袍後,赤裸上身的侍應會帶領客人前往預訂了的餐桌,每張枱之間均以竹製屏障分隔開,給予客人多一點私隱。客人亦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是否脫去浴袍,沒有人會強迫你裸體。
不過餐廳員工就只有數片假樹葉遮蔽身體,其中一名年僅20歲的侍應Eloise Knight向美國CNN的記者表示,自己看過有關Bunyadi的報道後,主動應徵:「我希望和自己理念一致的人共事……餐廳希望改變人對裸體的看法,令他們感到自在,其實裸體不一定與性有關。」
另一位來自葡萄牙的女員工則表示:「我於4年前已是一名天然主義者(naturist),我的爸爸在葡萄牙宣揚天然主義;最初同事都感到有點尷尬,但後來慢慢習慣了。」
Bunyadi隸屬英國餐飲集團Lollipop,其創辦人Seb Lyall認為現時的文化不斷「性化」和「物化」身體,他期望透過Bunyadi挑戰這些身體禁忌,解除思想束縛:「社會不斷告訴我們,尤其是女性,她們的身體有什麼不足。我們想給予客人一個解放自己的機會……Bunyadi不只是一間餐廳,更是一個社會實驗……Bunyadi是要破除迷思,這裏的客人不是為了滿足某方面的慾望,而是要拆除每個人思想裏的那道牆。」
餐廳的設計師兼經理Ignacio Jimenez Blanco表示,儘管餐廳沒有硬性規定客人一定要赤裸,約8成人都會選擇脫去浴袍:「我認為人們渴望釋放自己。這是一種療法,人們有這個需求,我們只是提供場地和服務。」
客人:從未如此自在
Kashan Kafoor到過該餐廳後,在社交網站Facebook寫道:「我一踏入這間沒有招牌的建築物就受到歡迎。裸體、未經加工的食物和禁用電子裝置,令我和我的同伴以及服務員之間有更多互動,我希望有更多這類型的餐廳,我從未試過如此自在。」 另一名顧客James Hayes表示:「以竹作為間隔,令我感到私隱受到保護。即使你最初有點猶疑(要不要裸體),當你一踏入用餐區,就會想解除束縛,感受最自由的一刻。這是個改變生命的體驗。」
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生活副刊記者Chloe Pantazi對此的評價則好壞參半:「雖然餐廳的『回歸基本』主題有點造作,加上陶瓷器皿破壞了酒的味道,不過沒有手機和衣服,確實令我感到自由解放……這是個有趣的社會實驗,作為一個在意外表的人,今次的經歷令我充滿成功感。」
不過即使你有勇氣赤身露體,兼願意付數百至逾千港元吃一餐,亦不一定可以如願以償,因為該餐廳只會以「快閃」模式經營3個月,而在餐廳還未正式營運以前,後補名單上已有4.6萬人,可謂一位難求。
澳洲裸體餐廳 推廣正面身體意象
除了英國,澳洲最近亦出現第一間裸體餐廳,其創辦人Jo Stanley和Anthony Lehmann(又名Lehmo)是當地著名的電台節目主持人,受Bunyadi啟發,他們決定將裸食概念帶到澳洲,在墨爾本經營自己的裸體餐廳Jo & Lehmo's Nude Food,甚至比Bunyadi更早開張。
餐廳開幕當天,邀請了眾多不同背景和體態的嘉賓,包括孕婦、罕見疾病患者,以及因外傷或手術而留下疤痕的人,一同裸體享用美食,希望藉此傳遞一個訊息:以正面、自信的方式看待身體,無論外觀如何都要愛自己的身體。 站在吧檯,品嘗雞尾酒的是抗癌鬥士Alison Zarafa,她稱在對抗癌魔的過程中學會了欣賞周遭一切事物:「害怕在別人面前裸體是正常不過的事,但別讓這恐懼妨礙你享受人生……這經歷很獨特,日後回想起來都會會心微笑。」
股東之一的Lehmo起初還擔心大家接受不來,結果卻令他喜出望外:「所有嘉賓都很愉快,他們來到餐廳,脫下浴袍,盡情享受那一刻。」
日本裸體餐廳謝絕「肥人」、「老人」
要一嘗裸食滋味,未必要去英國和澳洲,近一點飛往日本亦可。日本首間裸體餐廳The Amrita(意即甘露)7月底在東京都港區開幕,不過想光顧也得符合特定條件。餐廳除了設下年紀限制,拒絕讓20歲以下和60歲以上人士入場,對體重的限制更見嚴苛——餐廳職員有權要求體型較胖的顧客先上磅,一旦超出某個標準就不能進入。另外,有紋身的客人也謝絕進場。諷刺的是,這間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來篩選客人的餐廳,竟然在官方網站稱要藉着「最自然的用膳方式,讓顧客得到真正的解放」。
餐廳一公布入場門檻,隨即引來不少人批評它歧視。餐廳負責人小松美紀回應,訂立審美準則完全是為客人設想:「倫敦裸體餐廳不限制顧客體重,令部分客人難受,投訴這是恐怖經歷。」不過餐廳其後疑抵受不住輿論壓力,撤回體重限制,並改口歡迎所有20歲以上人士入場。 另一惹人非議之處,就是餐廳標榜有肌肉猛男為客人上菜,還有外國男模特兒跳舞贈興,其定位顯然與上述兩間餐廳截然不同。
事實上,無論是裸體餐廳、裸體公園還是裸體營,在歐美地區,尤其是德國和法國都並非陌生的事物,而這股風潮將來可能會吹向更多國家,但究竟是為了崇尚自然,抑或是商業噱頭?相信由其經營模式以至顧客評價,便可知一二。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