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高層換屆選什麼? 一文看遴選程序及為何愈談愈僵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歐盟周日(6月30日)召開首腦會議,第三度討論歐盟的五大高層人選,但經過馬拉松式的連日會議,各國在歐盟委員會主席的人選上依然僵持不下。
為何這次換屆如此艱難?在現行機制下,通過任命人選須獲得起碼21個歐盟成員國支持,但在歐洲議會之內,現時黨派林立,加上歐盟傳統上領頭的德法兩國逐漸褪色,以致繼任人選至今未有定案。

歐盟高層換屆選什麼?

很多人對歐盟的架構了解不多,事實上歐盟內有多個機構,《里斯本條約》在2009年修改後,歐盟有七大機構,分別是: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
——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歐洲法院(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歐洲審計院(Court of Auditors)
——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

這次的歐盟高層換屆,涉及五個重要職務,就是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洲議會議長。他們將決定歐盟未來5年的方向。

歐盟換屆:獲法國總統馬克龍推薦的現任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默曼斯一度是下任委員會主席大熱。(路透社)

歐盟委員會做什麼?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是歐盟的行政機關,委員會主席可被視為歐盟的「政府首腦」,負責推出歐盟新法例和加強法規,並會處理貿易協議。根據歐盟條例,歐盟委員會將提名出任出席的人選,再交由歐洲議會議員(Member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投票選出。

提名最少需獲21成員國支持

成功當選的委員會主席需要獲得28個成員國中的最少21國支持,支持國家的總人口需要達到歐洲人口的65%。新任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將於12月1日就任,成為歐盟峰會的主席和制定歐盟的策略,再交予委員會處理細節。

德法早有分歧 中東歐國家不滿人選

身為歐盟舵手多年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原本屬意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EPP)領袖、德國籍的韋伯(Manfred Weber)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由於歐洲人民黨現時為歐盟最大黨,默克爾按「領前候選人」(Spitzenkandidat)原則推舉韋伯。

有意接手帶領歐盟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則認為中右陣營佔據歐盟委員會長達15年之久,期望推舉中間偏左社會黨、荷蘭籍的現任委員會副主席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出戰。

在這種分歧的背景下,德法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等商量,打算讓蒂默曼斯出選歐盟委員會主席,韋伯則擔任歐洲議會議長。惟蒂默曼斯與被稱為「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的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有過「牙齒印」,加上意大利公開反對,以及預備脫歐的英國可能棄權,蒂默曼斯或未能獲得最少21國支持,故此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仍未有定論。

歐盟換屆: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盟峰會前夕舉行會談。(路透社)

歐洲議會選舉5月底舉行後,歐盟政治版圖變得「碎片化」。歐盟建制中間派的歐洲社會黨與歐洲人民黨失去共同擁有的多數席位,馬克龍一派的親歐政黨乘勢崛起,另一邊廂的極右政黨和綠黨等異軍突起,令傳統建制派難再獨力主導歐盟決策。

由於歐洲議會選舉終止了中左翼和中右翼對歐盟政治的主導,使得挑選候選人變得更困難。默克爾承認各國的分歧「不太好看」,並表示「當你不止有兩個拍檔,而是有三或者四個,事情就不太容易」,但她強調必須妥協,因為「從歷史上看,如果這需要多些時間,那是不緊要的」。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