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香港成為全球輿論中心 誰人挺身撐場?
對於《逃犯條例》的風波,西方從官方到媒體都堅定支持香港的抗議民眾,也掀起了輿論上對該法案的討伐。
因反對修改《逃犯條例》而發生9日大遊行之後,香港的爭議仍在繼續,而放眼環宇,香港也佔據了全球各大媒體頭條,多國官方也皆對此表態。
西方各政府撐場
美國官方已經表示對香港立法機構的「嚴重關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爾塔古斯(Morgan Ortagus)在6月10日對記者表示,這項法案「可能破壞香港的自治,並對香港長期以來對人權、基本自由和民主價值觀的保護產生負面影響」。
英國對此反應亦相當激烈。英國和加拿大外長5月底專門就香港修例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表示擔憂。前港督彭定康本月6日攻擊修訂《逃犯條例》是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次可怕打擊」,稱港府關於修例的論據是「一派胡言」。
歐盟駐香港辦公室在6月7日就《逃犯條例》向林鄭月娥提交了一份正式的外交抗議文件。聲明表示該辦公室的外交代表已經會晤了林鄭月娥,重申他們對香港修例的擔憂。
澳洲外交及貿易部長佩恩(Marise Payne)周二(11日)透過發言人表示,將密切關注修訂條例的情況,包括確認此舉對澳洲公民的影響,又指尊重民眾和平示威及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未有表明反對。澳洲駐港總領事已向港府高層提出有關問題。
而在新西蘭,該國上訴法院基於人權問題,於周二(11日)下令政府重新考慮是否引渡謀殺疑犯到中國。並指若政府堅持,必須上訴至最高法院。2009年,在韓國出生的新西蘭居民金京燁(Kyung Yup Kim)涉嫌在上海殺害一名20歲中國女子,並隨後潛逃新西蘭,中國其後尋求新西蘭當局引渡疑犯回中國受審,新西蘭在2015年表示同意。
對於各國政府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6月11日表示,中共中央政府繼續堅定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推行「兩個條例」的修訂工作。同時中方對美方就特區條例發表的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對香港事務不斷說三道四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前,耿爽也在外交部例會上表示,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中國反對任何外國勢力試圖干涉香港事務,認為有關委員會對中國一向頗有偏見,其報告和說法不值一駁。
香港佔據全球輿論頭條
各國官方爭執若此,輿論界就更是一派熱議。
「維護中國民主和人權的『最後一戰』(Last Fight)」——這是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香港民主活動人士李柱銘對6月9日大遊行的概括。
在該媒體的另一篇觀點文章《中國最新的百萬人反對派》中,談到了「每個遊行者都明白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的後果:中國將有權在香港追捕批評者,將他們逮捕,然後帶到內地審判和監禁。」文章也給林鄭月娥「判定」了一項大罪:「林鄭月娥現在向世界表明,她的政府所服務的利益不是香港的,而是北京的。」
美國網絡雜誌《Slate》也用了類似說法,以「中國民主最後的抵抗」來渲染反對香港修例的緊迫性。
《紐約時報》則更為直接,以《香港抗議的並不只是一個引渡條例》為題在6月10日發表社論否定修例有正面意義。文章開始便直言:「如果我們相信林鄭月娥……如果我們相信中國官媒……(那麼香港百萬人的遊行豈不是不值一提?)」,該文續表示,「(香港人)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在親北京的立法委員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修例與將兇手繩之以法毫無關係,而是要打破香港法治與中國內地司法體系之間的防火牆。」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修訂後的引渡法將最終打破中國對香港影響力不斷上升的一切障礙。
整體而言,美國各主流媒體較少關注修例的具體內容,對於《逃犯條例》僅涉及37類可判7年以上的重罪,且不涉及「政治犯」和言論自由問題的這些內容,各美國媒體大體認為這是掩蓋某種「陰謀」的「表面說辭」。
重商媒體的側重點則又不同。彭博社報道,引渡法案一直被認為是對「一國兩制」框架的威脅。
《福布斯》雜誌網站則刊文表示,在美國對華鷹派勢力的影響下,國會和白宮可能利用香港的問題,增加對北京的談判籌碼。
英國方面,BBC於6月10日報道,香港各界對《逃犯條例》的確有很多擔憂,商界、媒體界、學術界、法律界都擔心行業會因此受到限制、衝擊。
6月10日,路透社發表文章稱,香港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正因修例危機而面臨危險,這是基於美國在5月發佈一份報告,指出修例可能引發對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案》(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的重新評估。文章稱,如果美國認定香港的自治受到損害,那將是一場噩夢,香港甚至可能受到來自美國的關稅、簽證限制。
英國《每日電訊報》,該媒體發聲稱,英國是時候「找回自己的脊樑」,為香港而對抗中國;英國「對香港負有不可忽視的法律義務」。
言而總之,無論是各國政府還是美英輿論,到目前為止在意的更多是其在香港乃至中國的自身利益,除了或「呼籲」或「批評」或「關注」等表態以外,尚未有進一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