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央時隔6年3個月再度專門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這場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大會關注度極高。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有哪些企業家列席?會議傳遞了什麽信號?
央視新聞的畫面顯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座談會上發言。
出席會議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美團董事長王興、共享集團創始人彭凡、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恒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橫磁科技董事長董清飛、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在這些企業當中,有些企業在香港已經如雷貫耳,但也有不少是港人並不熟悉的企業,但卻很具代表性。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小米集團是國內知名科技公司,主要從事智能手機、物聯網和生活消費產品研發和銷售業務。比亞迪則是知名車企,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均是互聯網科技巨頭。這些都是香港耳熟能詳的企業。
而新進「網紅」企業是在春晚上以一曲秧歌吸睛的宇樹科技,聚焦民用機器人開發;還有就是也是在春節期間聲名大噪的Deepseek,人工智能領域新興科技企業。
其他的,韋爾股份是半導體龍頭,其核心產品圖像傳感芯片主要用於消費電子市場;新希望是農牧行業的巨頭,以現代農牧與食品產業為主營業務;奇安信是網絡安全市場的領軍企業;正泰能源系智慧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遍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飛鶴乳業是乳製品生產企業,是中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科大訊飛則是專注於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共享集團則是內地鑄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其3D打印技術與產品近年來備受矚目,在銀川的鑄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廠,是全球首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智能工廠;銀河航天是國內估值最高的商業航天企業之一,領先的衛星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衛星製造商,是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第一家獨角獸公司;恒力集團,是以煉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紡織全產業鏈發展的國際型企業。擁有全球單體產能最大的PTA工廠之一、全球最大的超亮光絲和工業絲生產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織造企業之一;恒磁科技,在稀土永磁行業中占據顯著地位。在核磁共振磁鋼領域專注於高端市場,為國內唯一一家大型MRI整機供應商提供主要磁鋼;傳化集團自主研發的前紡油劑、無氟防水劑等產品打破了外國壟斷,突破「卡脖子」難題,實現了進口替代。同時,傳化最早打造「公路港」物流模式,已布局73個公路港(其中投入運營64個,在建及籌建9個),建成全國最大的公路港網。
習近平今日(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新華社) 很明顯,科技領域是此次座談會的「主力軍」,覆蓋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芯片、新能源汽車、網絡安全、機器人等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性產業。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有騰訊、阿里巴巴、奇安信、DeepSeek;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有小米、比亞迪、華為、宇樹科技;新能源與清潔技術有寧德時代、正泰集團;半導體與關鍵技術除了華為之後還有韋爾股份。
這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主持會議的領導是「最高級別」,參會的企業家代表各個都是「商界頂流」,就連許久不見的馬雲也罕見現身。然而,在這樣一場超高規格的會議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以靠近「C位」的身份亮相發言席。如果說還有人不認識王興興,那麽提起春晚上「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想必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在春晚上,機械人不斷變換隊形、舞動身體,除了會多角度旋轉手絹,將手絹丟出後還能接住。(影片截圖) 機械人不斷變換隊形、舞動身體,除了會多角度旋轉手絹,將手絹丟出後還能接住。(影片截圖) 宇樹科技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浙江杭州,是一家專注於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及靈巧機械臂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作為「杭州六小龍」之一,自成立以來,宇樹科技至今已共計完成9輪融資,其中最近一輪發生於2024年9月,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
1990年出生的王興興,本科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於上海大學的他,曾感慨自己考的不夠好,一度很自卑。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在碩士期間獨立開發了全球首款低成本、高性能的四足機器人XDog,並憑借這一項目獲得200萬元天使投資;也不妨礙他辭去大疆工作選擇「九死一生」的創業;更不妨礙他從零開始,帶領團隊從「草根發明」到全球領跑……短短幾年,王興興從一名「草根發明家」成長為行業新銳,成為了任正非、黃仁勳等行業巨頭的「座上賓」,如今更是坐上了「最高級別」會議的發言席。
王興興與宇樹科技的成長軌跡,算得上是中國民營經濟創新突圍的縮影。因此他的出現,或許不僅是為民營企業注入信心,更預示著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將重塑全球產業格局。
在中國兩會之前召開如此一場高級別的座談會,首先最主要傳遞的信號自然是——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延續「兩個毫不動搖」政策總基調,高層此次借民營經濟座談會明確彰顯國家對民營經濟的堅定支持。此次座談會用三個「沒有變」破題——支持民營經濟的方針沒有變、經濟制度根基沒有變、「兩個健康」方向沒有變,本質是對「制度性焦慮」的精準拆彈。當政策預期從「階段性優惠」升維為「法治化承諾」,企業家終於可以放心,把精力放回該放的地方。
其次,很明顯是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2025年的關鍵詞已轉向「科技突圍」,劍指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核心技術「卡脖子」。當寧德時代攻克固態電池、比亞迪彎道超車特斯拉、deepseek改寫AI規則,民企正在成為硬科技突圍的主力軍。座上賓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領域大佬為主,結合座談會提及的重點發展方向,顯示出國家正通過頭部民企推動技術突破,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會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有著占比相對較大的海外業務。而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的背景下,積極推動民營企業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是高層釋放的信號之一。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立足廣袤國內市場,深挖內需潛力優化產品與服務;同時,推動其高水平「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強化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協作,有效分散市場風險,提升產業鏈整體韌性和抗衝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