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崛起 英國脫歐 經濟學家羅奇:反映全球化離地過時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特朗普以強勢取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英國人投下歷史性一票決定脫離歐盟,大概都是過去半年令不少人大跌眼鏡的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便認為,這些政治局面反映全球化在政治上不再受歡迎,世界經濟、貿易超越國界的聯繫正在減弱。

特朗普壓倒一眾主流參選人奪得提名,反映民意轉向。(美聯社)

特朗普主張在墨西哥興建圍牆,對中國製產品增加關稅,可謂是初選期間兩項非常矚目的言論。一向反對自由貿易的他在周日更提出,美國或應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更指歐洲國家之所以組成歐盟,是為了在外貿上跟美國一爭長短。他早前亦指,其他北約成員國如若受到俄羅斯入侵,美國或者不應干預。

信奉自由貿易的經濟學家羅奇周一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The Globalization Disconnect〉,指特朗普在美國崛起,反華浪潮遍地開花,以至最近期的英國脫歐,都代表全球化正在倒退。以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David Ricardo)在19世紀初期提出的框架簡單來說,全球化是基於一個國家按照「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來生產產品,從而由國際貿易中賺取利益,而自由貿易能確保所有人得益,同時奠定了全球化的根本。

羅奇(Getty Images)

「比較優勢」不復再 全球化根基動搖

羅奇以英國脫歐為例,指出英國民眾以選票向地區統一說不,包括勞工自由流動、開放移民政策、中央(歐盟)監管、統一貨幣等。這些取態都違背了全球化的核心主張。美國總統選戰亦體現出相同傾向,特朗普針對中國及墨西哥的言論,與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反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主張,也成功逼使民主黨提名人希拉里跟隨部分取態以換選民支持。

政壇出現這些狀況,羅奇直指是因全球化已失去政治支持。李嘉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在現今的世界已不合適。

英國新首相文翠珊(左)將為英國脫歐鋪路,早前赴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Getty Images)

不單只舊理論行不通,經濟數字也反映全球化正在失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字,在2009至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只有3%,比1980至2008年的6%低了一半。

羅奇指出,全球化1.0的時代曾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大蕭條衝擊,目前的全球化2.0時代受惠於互聯網的驚人發展,軟件、會計、法律服務都能以網上交易完成,全球貿易規模龐大。然而各國經濟學者未能掌握情況,解決全球化衍生的問題,例如及時為勞工提供就業保障、求職支援等,令眾多勞力階層受害。他更認為,現時要靠那些仍然擁護自由貿易的人去想出解決方法。

(Project Syndicate/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