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刀俎之下 習近平在醞釀什麼?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5月20日開始的江西調研,成為了海外窺視中國如何反擊貿易戰的最好素材。可是,這其中不乏一些新聞炒作和過分的解讀。

中美正式宣布互相加徵關稅之後,貿易談判是否繼續,如何繼續,仍舊懸而未決。

然而,美國在上一輪談判結束後,瞄準中國科技企業華為進行了更為致命的打擊,並且在5月22日宣布將中國13個企業和個人加入制裁行列,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恐怕這些還不是全部。

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且對中國企業的生存威脅下,外界對中國高層的一舉一動異常關注,希望從中國國內的活動中,看出中國對貿易戰可能採取措施的蛛絲馬跡。

就這樣,習近平從5月20日開始的江西調研,成為了海外窺視中國對貿易戰態度的最好素材。

習近平在江西考察調研,被外界認為是中美貿易戰反擊的信號。 (新華社)

由於習近平在江西的第一站選擇了解稀土產業,外界幾乎認定稀土禁運就是習近平的下一張「王牌」。

《華爾街日報》5月23日報道稱,習近平在其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劉鶴的陪同下,來到有「稀土王國」之稱的江西贛州考察調研,代表了中國政府能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的高科技行業施加影響力的一張王牌。

一時間,「若貿易戰惡化,中國就切斷稀土供應」成為輿論言之鑿鑿的觀察。幾乎同時,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美媒《華盛頓郵報》、《商業內幕》,甚至連西班牙《阿貝賽報》也刊文稱,中國正在提出對世界稀土供應的威脅。

有趣的是,《華爾街日報》之所以指稀土為王牌,是因為「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篇文章的標題,把江西的稀土稱為一張貿易戰王牌」。追其源頭,實際上是《多維新聞》記者於2018年7月採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有關中美貿易戰的內容《對話金燦榮:中國有「一大兩小」三張貿易戰王牌》

内地學者一年前的分析自有道理,但是最終讓稀土走到全球輿論的風口,有些不可思議。

如果細看内地官媒關於習近平考察江西的報道,不難發現此行借慰問中共「革命老區」,部署中國中部地區發展的意圖很明顯。習近平也在江西強調「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可見中國的動作並不都和貿易戰有關。

由於中共提供官方信息有限,習近平的一舉一動都容易被外界過度解讀。(新華社)

另外,習近平此行向江西贛州,也就是中共紅軍長征起點獻花,西媒對習近平的「當代長征路」一說立即反應,稱這是在準備長期貿易戰,安撫民心。

5月23日,《紐約時報》刊文稱,習近平呼籲中國人民開啟現代的「長征」,這是他在準備與美國打貿易持久戰之際,用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艱難時期來激勵民眾。

文章分析稱,中國似乎也承認,民眾可能會面臨困難時期。提高關稅的同時,一些不相關的因素提高了中國消費者購買基本食品(比如豬肉和水果)的價格。

有官方背景的美媒《美國之音》報道稱,在中國與美國貿易談判陷入停頓、雙方互征關稅的貿易戰升級之際,中共黨媒和中國官媒5月22日高調報道習近平的江西考察,是要用中共革命理想開始「新的長征」,克服國內外的重大挑戰和困難。

加拿大國家廣播網也報道「習近平正在告訴民眾,準備過艱苦的日子」,而《南華早報》則報道稱「在華為和其他科技公司面臨被封殺的同時,習近平更強調中國的『自力更生』」。

的確,習近平在江西強調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同時也表示「現在是新的長征,我們要重新再出發」。可是在習近平所詮釋的「長征精神」,從來都不是以如何應對外部挑戰為主題,而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以及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精神。新的長征路並非應對美國,而是中國自身改革開放之路。

近來,中國官方和輿論對美國在貿易戰中的做法言辭愈發強硬,加之中共在輿論上有意無意的渲染,甚至有聲音認為習近平重提長征,是「拋棄」談判,和美國抗爭到底。

英國《太陽報》5月22日報道稱,習近平「放棄」了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達成協議的「希望」,告訴民眾準備中美貿易戰的「長征」。

考慮到央視電影頻道突然加映《上甘嶺》等朝鮮戰爭時期「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不少輿論也認為這背後是習近平在準備長期的貿易戰,帶領國家和美國陷入「全面」貿易衝突,就像毛澤東當年激勵「志願軍」赴朝廝殺一樣。

且不提因為幾部央視播放的電影而斷定習近平外交戰略的荒謬性,中國在貿易戰的過程中從來表示「不想打」的立場,商務部、外交部無數次強調「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項」,中方從未「放棄」和美國的溝通,這些就早已說明了問題。

輿論在貿易戰的劍拔弩張之下,對中共領導人、中國官方輿論的任何聲音都有無限遐想,當中有些是過分解讀,有些是新聞炒作,不過更是因為中方透露消息渠道少之又少。至於貿易戰,中國的確可能在極限施壓的狀況下選擇更主動的反擊,但是該談則談、該簽協議則簽協議,這應當仍是中美雙方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