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拒出席一帶一路論壇 印媒揭背後原因

印度再拒出席一帶一路論壇 印媒揭背後原因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中國4月底將舉行第二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印度媒體周一(8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印度已經拒絕中方的邀請,不會出席論壇。

印度《今日商業》周一(8日)報道,中國3月向印度外交部發出正式邀請,但是印度政府已經拒絕,背後原因與中巴經濟走廊有關。

報道指,背後原因是印度認為中方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提出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損害印度主權。報道引述印度駐華大使唐勇勝(Vikram Misri)3月時曾對中國的《環球時報》指,「沒有國家能夠參與一個無視她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憂慮的計劃。」

報道又稱,中國最近第4次阻止印度把穆罕默德軍(JeM)頭目馬蘇德(Masood Azhar)列為全球恐怖主義份子,是印度抵制「一帶一路」論壇的另一原因。

《印度時報》也引述外交消息人士報道,新德里政府拒絕參加「一帶一路」論壇。  報道指,印度不參加「一帶一路」論壇的決定,與新德里和北京之間在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問題上存在分歧有關。

這是印度第二次拒絕出席中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印度首次抵制該論壇是在2017年。

(綜合報道)

帶﹒路共享|理想國度瓦努阿圖的驚與險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容樂怡

「瓦努阿圖,我想住的地方!」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成為我對瓦努阿圖的第一印象。從香港出發,經斐濟轉機,當我在飛機上俯瞰那片美麗的海洋,心中充滿期待,憧憬著這個堪稱世外桃源的國度。然而,當我從維拉港機場駛出市中心時,眼前卻是連綿不絕的倒塌大樓和佈滿裂紋的建築,與我心中理想的畫面大相徑庭。

瓦努阿圖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處於火山活動頻繁的區域,經常受到地震和風暴的侵襲。去年12月,瓦努阿圖發生了7.3級地震,造成多幢建築物和基礎設施損毀,無數居民的家園遭到摧毀,電力與水源中斷,通訊網絡癱瘓。許多家庭面臨缺乏乾淨飲用水、食物和醫療服務的困境。災後雨季的到來,更是加劇了蚊蟲滋生,讓當地居民面對蟲媒病的風險倍增,亟需備災和防控的援助。

共享基金會主席梁振英及團隊連夜為派發物資做準備。(作者提供)

在前往瓦努阿圖之前,我和團隊已在香港準備好了裝有20種物資的備災物資包,派發予當地的居民。物資包內含應急保溫毯、電筒、急救包、萬用軍刀、水瓶、藥盒等必需品,還有我們的滅蚊燈和蒼蠅紙,共有十多個行李箱。

抵達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後,我們與當地衛生部進行會議,並前往五個受災社區視察。由於當地主要語言為英文,我們能夠直接溝通,聆聽村長和村民的即時反饋,毋需像其他項目國一樣,需要聘請翻譯員為我們翻譯,讓我直接的感受到他們對物資包和滅蚊物資的感激之情。

由於不同的災害都會引致蟲媒病的爆發,基金會與瓦努阿圖政府簽署了為期兩年的「瘧疾、登革熱及蟲媒疾病防控項目」合作備忘錄,向當地衛生部及其他合作夥伴捐贈登革熱快速檢測包、防蚊網、滅蚊燈、滅蠅紙及宣傳刊物,著手在當地展開防控工作,提升公眾對蟲媒疾病的認識。

去年9月,老撾遭受颱風重創,導致多處出現嚴重水災,我和同事立刻前往當地視察爆發登革熱風險,基金會更為當地完成實驗室的重建。然而這次在瓦努阿圖的經歷更讓我深深體會到天災的可怕。

我到訪瓦努阿圖村落了解當地公共衛生方面的需要。(作者提供)

在2月10日上午,我和團隊正在與一家企業開會商討備災包的採購事宜,突然感到一陣搖晃。未及反應,搖晃愈發劇烈,才驚覺是地震來襲。那十多秒的顛簸讓我瞬間腦海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因為搖晃劇烈,我們無法逃離辦公室,只能躲到牆邊,靜待地震平息。

隨後我們迅速跑到戶外躲避,驚魂未定的我卻看到當地民眾面對這一切顯得從容不迫,似乎未曾發生任何異常。我當刻深深感受到——「這就是他們的日常。」自去年12月的大地震以來,瓦努阿圖在過去兩個月內不斷經歷餘震。雖然今次的地震未有造成更大損壞,但天災無法預測,沒人能預知下次餘震的強度,這也讓我更加堅信提升當地居民備災的重要性。

共享基金會與瓦努阿圖衛生部簽署為期兩年的「瘧疾、登革熱及蟲媒疾病防控項目」合作備忘錄,正式成為第8個項目國。(作者提供)

基金會的團隊逐漸壯大,瓦努阿圖也成為了我們第八個項目國,在未來的幾個月,我和團隊會繼續與當地政府及村民進行溝通,也會為當地項目進行前期的準備。我會繼續在這個公共衞生及人道援助的路上貢獻力量,期望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

共享基金會是一家於 2018 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的非政府慈善機構,旨在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醫療和公共衞生領域的人道主義援助,實踐「民心相通」。目前正為老撾、柬埔寨、吉布提、塞內加爾及毛里塔尼亞提供免費白內障手術治療,以全面消除該國因白內障致盲積壓病例為目標;另正積極進行傳染病媒介疾病防治工作,項目點包括東帝汶、洪都拉斯、吉布提、中老鐵路及瓦努阿圖等。

作者容樂怡是共享基金會高級項目專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