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聯手「攘外」?紙上談兵的兩岸南海合作
今年1月底,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登上南沙太平島,重申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反駁菲律賓「太平島不是島」的說法,惹來坊間質疑,是否與中國大陸聯手合作。馬英九對此回敬說:「這叫做莫名其妙,這是我們自己領土,我們爭自己的!」
由2008年馬英九掌政,到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之前,6年間北京與台北簽訂約20份雙邊協議,涵蓋經貿、交通、衛生等各範疇。有見大陸與台灣經貿合作全速前進,旁及行政司法各層面,一些學者曾猜測,兩岸政府交流會否「先經貿後政治」,在國際舞台上捍衛共同利益,而南海則成為了學者構想的主要場地。
「中華海疆」主權概念
既然兩岸立場同樣基於中華民國於二戰後所劃的海界,分別以11段線及9段線,堅持整個南海「主權在我」,雙方會否有可能合作呢?台灣學者王冠雄曾提倡兩岸建立「南海漁業資源共同管理機制」,大陸《環球時報》亦曾提出「中華海疆主權」概念,藉此引導兩岸政府建立合作機制,捍衛共同主權立場。一些學者還寫了不少「大塊文章」,探討兩岸遵循「先經貿後政治」思路,由石油開發、漁業管理、生態旅遊等方面開始,逐步發展南海合作關係的可能性。
兩岸在南海的「合作契機」,無疑是存在的,例如2013年,台灣漁民於南海水域遭菲律賓漁業公務船人員射殺;又如2014年越南與大陸於南海對峙,在越南觸發反華運動,殃及在越台商等,都牽涉到兩岸利益。不過台灣官方一直否定兩岸於南海有合作空間,特別是太陽花學運之後,風頭火勢下,討論政治外交合作更是天方夜譚。
相對而言,大陸官方態度較為正面,例如對於馬英九登太平島一事予以認同,重申「兩岸同胞」有責任維護中華民族主權和利益,但也從來未提及過任何具體合作建議。一大問題在於,大陸不會容許「一中原則」偏離原軌,貿然容許台灣現身於國際政治舞台,這是為什麼雖然台灣於南海駐有軍隊,控制島礁,但當事各國從未公開視台灣為協商對象,談判場合也只見到東盟與大陸身影。
北京關注蔡英文南海立場
如果說於馬英九時期,兩岸南海合作從來都是紙上談兵,到了今日民進黨蔡英文上場,大陸更不會奢望會有什麼正面成果,大陸方面現在更加在意的,可能是蔡英文對南海問題的態度,由此去觀察新政府有否加緊「去中國化」的迹象。事實上,根據蔡英文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為了減少依賴大陸單一市場,台灣將加緊發掘與東南亞各國的商機,盡量避免捲入南海爭端以免妨礙交往,反而更屬上策。也許未來好一段時間,都不會再有台灣總統親臨太平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