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安倍智囊任命4/5法官 中國學者:違國際司法獨立
南海國際仲裁結果公布在即,中方一邊宣布在南海舉行軍演,一邊加緊抨擊仲裁庭越權兼存在程序不公,強調裁決非法無效,也影響不了中國對南海島礁的主權和海洋權益。在這場圍繞南海的國際輿論角力中,中國無疑處於下風。縱觀中方目前的策略,除了在外交上爭取其他國家支持中方立場、駁斥仲裁庭超出了應有的司法管轄權外,另一重點就是質疑仲裁庭的任命不公。
中國拒絕接納今次國際仲裁的一大理據,是中方作為締約國,早已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讓自己豁免於關乎軍事活動或劃定海洋邊界等議題的國際仲裁結果之外,何況國際仲裁應在雙邊談判已經窮盡才進行,但菲律賓向仲裁庭提出的15項主張,沒有一項跟中國談過。
外長王毅本周跟美國國務卿克里通話時,就重申了中方觀點,即南海仲裁案在程序、法律、證據適用方面「牽強附會,漏洞百出」,明顯越權的仲裁庭根本就沒有管轄權,「罔顧法律和事實的裁決自然沒有約束力」,中國依法不參與、不接受仲裁,正是在維護國際法治和規則,維護海洋法公約的嚴肅與完整性。
與此同時,一些中方外交官員和學者,也質疑今次仲裁庭的有欠公允,並將矛頭指向時任國際海洋法法庭(ITLOS)主席、日籍法官柳井俊二。海洋法公約附件七授權國際海洋法法庭主席可在特定情形下組建特設仲裁庭,今次的中菲南海仲裁庭,就是以此為基礎成立。
柳井俊二任命 五分四仲裁法官
南海仲裁庭共有5名法官,當中除了德國籍Rudiger Wolfrum法官為菲方指派,其餘均由柳井任命,包括來自加納的首席仲裁員Thomas A. Mensah、法國籍的Jean-Pierre Cot、荷籍的Alfred H. Soons、波蘭籍的Stanislaw Pawlak(他亦是柳井代中國指派的中方仲裁員代表)。
早於2013年5月,《人民日報》一篇評論已質疑,這個南海國際仲裁庭的法官任命存在偏頗問題,認為在中日東海爭議劇烈下,柳井基於身分利益衝突,理應避免介入,他卻沒有避嫌,負責了絕大部分仲裁庭法官的任命,「明顯違反了程序公正要求」。中國駐印尼大使撰文提到柳井的日籍背景,並指出5名仲裁法官中,4名來自歐洲1名來自加納,連亞洲代表也沒有,「難言具有國際代表性」。
內地學者指 違國際司法獨立性
中方對柳井的中立性存在質疑,也不能說是捕風捉影。柳井是日本資深外交官,1961年加入日本外務省, 1999至2001年出任駐美大使。他於2005年成為國際海洋法庭的成員, 2011至14年出任主席。倫敦大學學院國際法碩士張珂君和多位內地國際法學者最近就撰文指,根據《國際司法獨立性原則》第10段訂明,「與爭端一方當事國存在的過往聯繫,可能構成對法官公正性質疑的依據」,「這種過往聯繫往往取決於法官的過往職業背景」。從這一點來看,柳井的角色明顯有問題。
文章還指出,「作為公認的日本鷹派人物」,柳井法官自2007年至今,擔任着日本安倍政府「有關安保法的基礎再構建懇談會」的會長職務,「實質就是安倍政府智囊團的首席」。2013年8月,仍任國際海洋法庭主席的柳井更以安保法懇談會主席身分出席日本電視節目,認為日本的島嶼受到「威脅」,強調日本存在「敵人」,需要強化武裝來確保日本安全。文章認為,柳井視中國為敵的態度頗為鮮明,已違反了《國際司法獨立性原則》中,關於法官在司法職能以外的活動,不得減損其司法公正性的原則。
由於海洋法公約訂明,國際海洋法庭主席在兩種情形(身為爭端一方當事國的國民,又或無法承擔此項職責)下,不能承擔指派職責,文章認為,基於柳井可能存在偏見的「合理擔憂」,就應構成「無法承擔此項職責」的法定迴避情形。此外,文章也對柳井組成的五人仲裁庭是否適合處理南海問題抱有懷疑,因為南海問題是亞洲地區一個由來已久的重點海域糾紛,但是仲裁庭不僅沒有亞洲籍仲裁員,所有仲裁員的背景都無法顯示他們對相關區域複雜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具備必要充分了解。
仲裁陷阱 杯葛與否不減爭議
可以想像,美方專家不認為柳井的日籍身分,對任命仲裁庭法官有什麼問題。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法教授克拉斯卡(James Kraska)聲言,中方這質疑的薄弱程度,跟特朗普質疑墨西哥裔法官對他作出不利裁決並不公正,本質上沒有兩樣。他稱,沒有證據顯示仲裁庭的5名法官偏袒任何一方,「他們都是法律專業人士,是國際法和海洋法的真正信奉者」。一些美方評論反駁,中方杯葛仲裁,拒絕參與,所以是中方自動放棄推選法官的權利,柳井按程序在仲裁案其中一方拒絕參與下,由主席代為任命。
然而問題是,從中方的角度看,這場仲裁遊戲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陷阱——按規定仲裁庭5名法官,與訟雙方有權各推舉兩人,至於第5名法官,則由國際海洋法庭主席指派。換言之,就算中方不杯葛,推舉自己屬意的法官加入仲裁團,柳井仍手握關鍵的第5名法官任命權。除非柳井一開始選擇迴避任命,否則任命公正性的爭議,就不可能因為中方杯葛與否而不同。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